当前位置:

余红长篇小说《洞庭人家》作品研讨会在京举办

来源:红网 作者:唐雨欣 朱莲莲 编辑:施文 2025-05-16 14:58:33
时刻新闻
—分享—

5月15日,余红长篇小说《洞庭人家》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余红长篇小说《洞庭人家》图书封面。

红网时刻新闻5月16日讯(记者 唐雨欣 通讯员 朱莲莲)5月15日,余红长篇小说《洞庭人家》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这部入选作家出版社“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精品力作展开深入研讨,共同解码洞庭湖畔的时代变迁与文学叙事。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湖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陈奇亮,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等领导,以及白烨、胡平、彭学明等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由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主持。

长篇小说《洞庭人家》以宋家三代人的命运为轴,串联改革开放四十年间洞庭湖区的产业转型、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

吴义勤表示,作品“以微观叙事撬动宏观历史”,主人公宋明泽从退伍军人到企业家的蜕变,既是民营经济突围的缩影,更折射出“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

陈奇亮表示,作品通过许玉珍、宋明泽等劳动者群像,凝聚了开拓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双重图谱。

胡革平表示,宋明泽是全书的灵魂人物,他的人生轨迹与时代发展紧密交织,在洞庭湖区变革的浪潮中彰显出改革者的理想主义色彩。

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陈善君以“五结合”理论定义作品价值,称其在大小、聚势、远近结合中实现“水乡巨变”。

作者余红坦言,五年创作是对家乡的深情反刍。《洞庭人家》中宋家人的故事,源自自己对身边人的细致观察与深刻体悟,是洞庭湖区百姓真实经历的生动写照。书中故事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线,从最初的和谐共生,到中期因经济发展被迫牺牲自然,再到后期全民觉醒拯救自然,不仅表现出人们从关注小家到心系大家的思想蜕变,更折射出时代进程中人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深刻对话。

此次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作家出版社、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省文联联合主办。

来源:红网

作者:唐雨欣 朱莲莲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949/50/1496317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