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名网友组成的“上新”体验首发团,打卡重新开放的岳阳市博物馆。
红网时刻新闻5月17日讯(记者 周雨墨 陈雅如 史凌松 李长宏 )“我们从红网看到招募消息,立刻就报名了。为了看到‘万岁女团’(青瓷舞女伎乐俑群)的实物,我和朋友早上6点就从常德出发了!”5月17日上午,红网联合岳阳市博物馆特别组织“上新”体验首发团活动,邀请了近50名网友走进焕新的“川迥洞庭开——岳阳历史文化陈列”展厅,活动现场常德文博爱好者黄茜子兴奋地说道。
活动过程中,“上新”体验首发团在专业讲解员的全程带领下,近距离观摩了青瓷舞女伎乐俑群、岳阳市博物馆“镇馆之宝”鱼纹铜罍、元青花牡丹水藻双鱼纹折沿盘、豕形铜磬、兽面纹扁体筒形觥、“愠儿”铜盏等文物,通过沉浸式场景感受了岳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孩子们被精美的文物深深吸引。
“川迥洞庭开——岳阳历史文化陈列”以历史时间为明线,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发生在岳阳这片土地上的故事,用“会说话”的文物解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展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
参观结束后,每位参与者都获赠了包含首发参观纪念券、冰箱贴、明信片等文创品以及《岳阳市博物馆藏文物精粹》图录在内的纪念礼包。
“上新”首发体验团成员展示冰箱贴、明信片等相关文创产品。
本次“上新”首发体验团中既有跨城“追展”的文博爱好者,也有不少是亲子共游。来自株洲的杨静与朋友清晨搭乘高铁专程赴岳阳参加活动。她表示:“展览中许多展品曾在湖南博物院见过,有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特展充分展现了岳阳特色,既追溯了历史脉络,又颠覆了我对古岳阳的固有认知。”常德文博爱好者黄茜子在参观后也开心地向记者展示了获赠的文物图录,并表示“看完展览还要去岳阳楼打卡!”
颜琳(左)和黄茜子(右)专程从常德赶来参加本次活动。
同样来自常德的颜琳,也是通过红网公众号获悉岳阳市博物馆活动后,专程跨市参与。谈及观展体验,她认为作为市级博物馆,岳阳市博物馆在展览规划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参观动线设计完整,展陈逻辑环环相扣,全程体验非常流畅。”她尤其对文创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不仅现场消费数百元购买文创,还特别提到部分设计萌趣实用。
易纯的职业是一名教师,她带着10岁儿子易陈锴及其同学一同参与。她认为:“博物馆是历史的具象化表达,虽然孩子未必能完全理解讲解,但文化浸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文创产品更是激发兴趣的钥匙。”易陈锴直言展览“非常有趣”,看到了许多以前没见过的文物。
李明颖(左二)、易纯(左八)等“上新”首发体验团成员都表示参观体验特别棒,收获颇丰。
“展厅内让我印象最深的文物莫过于鱼纹铜罍,”云南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2025级研究生李明颖动情地说道,“1982年出土时,我的爷爷就在考古现场,从小他就给我讲述这件青铜器的故事。通过红网看到招募消息后,特意带着母亲和弟弟前来参观。体验非常棒,讲解员把文物的年代、工艺、历史都讲得很清楚。”
岳阳市民余女士则牵着两个孩子赞叹:“改造后的展厅让人耳目一新,岳州窑青瓷和古代酒器让孩子们挪不开眼。孩子全程举着相机拍摄,展陈升级让他们直观感受到文物的魅力。”第二次到访的刘欢与8岁女儿龙妙竹也是岳阳本地人,龙妙竹雀跃道:“二楼新增了好多新奇展品!”一旁的刘欢补充道:“相比改造前,如今的岳阳市博物馆历史厚重感更强,互动体验也更吸引孩子。”
展厅内的互动设施激发了孩子们对文物的兴趣。
目前,湖南正在推进全省博物馆“省市联动”体系建设暨“湘见万年”文博特展矩阵项目。在此背景下,岳阳市博物馆对馆内空间布局与展陈进行全面提质改造,此次活动是岳阳市博物馆提质升级后的首次公众体验,通过“沉浸式场景+专业讲解+文创互动”模式,生动诠释了“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
来源:红网
作者:周雨墨 陈雅如 史凌松 李长宏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