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谭五昌为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学生作《反叛与解构: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歌”》专题讲座。
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晏杰雄(前排左三)、谭五昌(前排左四)与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学生合影。
红网时刻新闻5月23日讯(记者 莫楚宁)“好的小说要用诗歌成就,诗人、诗歌是文学的先锋。”5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五昌应邀为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学生作《反叛与解构: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歌”》专题讲座。他以诗评家的视角,梳理了中国新诗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歌的演变脉络,剖析两代诗人对时代精神的回应。
谭五昌的讲解深入浅出,既有“用名字作诗”的趣味互动环节,又有对时代诗歌内核的深度剖析,并通过亲身经历讲述他眼中的诗人,拉近学生与诗歌的距离。
讲座中,谭五昌从朦胧诗的崛起切入,讲述上世纪70年代末北岛、芒克等人创办《今天》杂志,以《回答》等作品发出启蒙之声,掀起现代主义诗歌浪潮。
谈及“第三代诗歌”时,谭五昌强调其对朦胧诗“崇高叙事”的颠覆,并解读其出现原因、意义和诗人的特殊心理机制,即“成为历史主体”的强烈愿望。
谭五昌长期致力于新诗研究,其主编的《中国新诗排行榜》及发起的“华语诗歌春晚”影响广泛。本次讲座为高校学子提供了理解当代诗歌的窗口,同时,激发了青年群体对诗歌艺术的关注与思考。
来源:红网
作者:莫楚宁
编辑:史凌松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