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纪录片《因为长江》首集赋江篇开播:以江为脉,顺江而赋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雅如 编辑:唐雨欣 2025-10-27 22:33:4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7日讯(记者 陈雅如)一条大江,如何串联起中华文明的绚丽图景?如何在与民族的共生中凝铸华夏精神血脉?10月27日19:30,大型文化纪实纪录片《因为长江》第一集“赋江”篇在湖南卫视、芒果TV、山海APP同步首播。本集以一位骑行者的追江历程为引,同观众开启一场纵贯6300多公里的文明溯源,亲历长江与沿途生命的深刻联结,见证七大文化区域的交融故事。

IMG_5301.PNG

纪录片《因为长江》海报。

“这里就是长江源,沱沱河的长江水了。”《因为长江》首集开篇,从长江入海口逆流而上一年零三个月的骑行者,终于抵达了长江源头,与他相伴的70多个透明瓶子里珍藏了从上海到各拉丹冬雪峰的江水故事。

循着骑行足迹,纪录片镜头记录下安庆江边老人“几天看不到长江就着急”的真情流露,金沙江畔退伍老兵讲述长江所承载的红色记忆,以及三江源志愿者坚持“垃圾一袋带走”的环保行动。这些鲜活个体与长江的深情对话,拉开了长江流域文明传承的多彩画卷。

IMG_5302.PNG

纪录片《因为长江》。

《因为长江》第一集“赋江”篇系统梳理了长江流域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的羌藏、滇黔、巴蜀、荆楚、湖湘、赣皖、吴越七大文化区域概貌,展现长江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和传承载体的历史脉络。

在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汇成沱沱河的初始脉动,见证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早期交融;横断山间,金沙江切割出壮丽峡谷,古滇青铜器融合中原、巴蜀、夜郎与本地特色,展现多民族文化的碰撞与共生;四川盆地,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就天府之国绵延千年的富庶与巴适,三星堆、金沙遗址依水而兴,彰显古蜀治水智慧;荆楚广野,尊龙崇凤、铸钟造鼓,以浪漫与求索为精神底色;湖湘沃土,万年稻作文明孕育出“经世致用”“敢为天下先”的担当气魄;赣皖之间,景德镇瓷釉彩流转,凌家滩玉星芒璀璨,尽显江河文化的婉约与厚重;吴越之域,物阜民丰,人文荟萃,舟楫往来,乘风破浪,与世界相连,与古今对话。

IMG_5303.JPG

纪录片《因为长江》。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不仅哺育了流域内的亿万儿女,更以其丰沛资源与交通之利,激发出中华民族的创新创造伟力。这份血脉相连的磅礴力量,自古及今,奔涌不息。当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对流域文脉的系统梳理与活化传承,长江经济带建设将黄金水道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这些当代实践,既延续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也彰显着新时代对母亲河的珍视与守护。

IMG_5304.PNG

纪录片《因为长江》。

让我们跟随《因为长江》第一集“赋江”篇镜头,从一片雪花的轻盈,看见一条大江的绵长;从一滴融水的澄澈,见证千年文明的璀璨。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雅如

编辑:唐雨欣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954/61/1538414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