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作家余红走进湖南大学岳麓讲坛 讲述洞庭水乡与文学人生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雅如 周恋覃 编辑:唐雨欣 2025-10-23 16:48:21
时刻新闻
—分享—

未命名_副本.jpg

部分听众与余红合影留念。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3日讯(记者 陈雅如 实习生 周恋覃)10月22日晚,湖南大学“岳麓讲坛·艺术与人生”第1056期在逸夫楼报告厅精彩开讲。本期活动由著名艺术家陈飞虎主持,特邀湖南省小说学会副会长余红作为主讲嘉宾,以“洞庭人家与我的艺术人生”为题,与现场400余名师生、文化艺术爱好者以及来自加拿大、瑞士等国的国际友人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余红创作的长篇小说《洞庭人家》于今年5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品以宋氏家族三代人的命运为主线,细腻勾勒出洞庭湖区从传统渔业走向生态产业的时代变迁。余红在讲座中深情回顾,自己生于岳阳、长于洞庭之滨,与这片水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小说中有一句话贯穿始终——‘浸湖水太深离不开’。尽管在外漂泊二十余载,洞庭湖水始终牵引着我的创作与回归。”

在她眼中,洞庭湖不仅是一方生态宝地,更是承载湖湘文化基因的精神原乡。“洞庭湖如同一个巨大的魔术盒子,芦苇青青,渔帆点点。儿时每一次出湖,都是一次领略湖光山色的心灵之旅。”余红还援引屈原、李白、范仲淹、杜甫、刘禹锡等历代文豪的诗句,生动诠释了洞庭湖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余红认为,现实题材的文学创作应扎根地域文化,构建具有辨识度的美学标识。在《洞庭人家》中,她巧妙融合麋鹿、江豚等自然意象与渔歌号子等人文符号,塑造出独特的“水乡美学”。同时,她也强调生态书写需实现现代性转型,将环保议题升华为具有哲学思辨的文学表达。

整场讲座深入浅出、情感真挚,余红以亲身经历与艺术感悟,为听众开启了一扇通往洞庭文化的精神之窗。讲座结束后,观众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对《洞庭人家》及洞庭湖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共鸣。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雅如 周恋覃

编辑:唐雨欣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954/67/1537445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