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散文丨梁瑞郴:晨钟破晓

来源:红网 作者:梁瑞郴 编辑:施文 2025-11-17 14:56:01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180625094326.jpg

千库网_唯美云海翻腾日出高原实拍云层_摄影图编号191995_副本.jpg

晨钟破晓

文/梁瑞郴

天宇淼淼,云海茫茫。

这是信源最繁忙的清晨,这是天下最温情的清晨,一切美好的祝福都凝聚于信端,一切真挚的问候都深植于早安。

一声早安,这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情愫。祥和、平安、健康、快乐!我甚至认为它比自由更重要,你想想,当这些人生幸福的要义不复存在时,自由与己又有何用呢?

我想起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它产生于美国自由主义兴盛风潮之后。大机器的工业作业,工人已然成为机器的奴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一种规范的机械动作,生活对于工人来说,谈何自由?

平等比自由更重要!平安比平等更重要!

于是,我对早安是怀有十分的敬意,那一声破晓的啼鸣,是天地间的福音,唤醒了你对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的憧憬,呼唤你去拥抱崭新的一天。

我,每天都会接收到许多朋友学生早安的问候。早餐之后,我会花些许的时间,浏览一条条风格迥异,色彩斑斓,慧语连连,哲思汩汩的早安微信。

春天的问候,我感受到一股绿意,夏天的问候,我感受到一股凉意,秋天的问候,我感受到一股爽意,冬天的问候,我感受到了一股暖意。

这仿佛不经意地弹指一挥,赋能你每个清晨,居然有这般的春秋大意!

岁月不居,人生向前。每天,第一个报晓的钟声,总来自尹国杰先生,他几乎是每个黎明,准时在我耳畔响起。

我与尹国杰先生,无工作交集、无生活交集、无经济交集,仅仅是邵东文学界的朋友在他主持的星沙物流投资有限公司总部安排了我的一次讲座。其时,我们风马牛不相及,但我们一见倾心,他的儒雅、他的学识、他的谦谨,深俘我心。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谈生活、谈哲学、谈文化,甚至谈文学,我们可以谈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先锋文学等等,谈文学湘军的崛起、谈其时风靡一时的优秀作品、谈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也谈企业的管理、谈对企业文化的思考……一个企业家,居然有学者的气质,而且将企业做得风生水起。我们素昧平生,却有他乡故知的印象,精神契合的天线搭起了我们心灵的同频。

我们身处虽然近在咫尺,但此后却从未谋面,只是一种灵魂的招手、情感的互通、青鸟的传递、晨钟的敲响。现代媒体的联通,仿佛每天他就在我的身边,漫步于人生的甬道,侃侃交流每一点成长的经验。

很长一段时间,我总会想起2022年那个酷暑,炎热把我们从长沙赶往了南岳,山上已人满为患,知我山间无觅处,学生楚子的牵引,我们投奔了释大岳法师主持的福严寺。

福严寺不愧为南岳的千年古寺,古柏森森,从南朝修建至今,晨钟暮鼓,将南岳的庄严和神圣变成了永生。

那段日子里,除了斋饭给了我修行的清苦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晨钟留下的记忆。后来我在《福严寺的晨与暮》一文中,对福严寺晨钟敲响后,天宇震动,山谷回荡作了极为细致的描写,这种描写,是我每天清晨的切肤之感,钟声敲开了我的脑洞,敲进了我的心房,也一声声把天宇敲醒,同时也让我浮想联翩,思接千载。

从福严寺归来后,钟声隐去,微信来兮!我从尹国杰先生每天早安的问候中,感受到企业一天天成长的喜悦。

从微信早安的名片中,他将文化植根于企业宣传最重要的核心位置,择其一例,即知这是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企业。

“系统性思维的观点认为,所有事物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现实中的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各种因素互相影响、动态变化的结果。建立系统性思维的目标,其实就是识别出事物背后的逻辑与因果。”

这是摘抄于2025年11月15日广发隆平产业园早安名片的语录,这是哲学的慧语,思辩的妙文。仅此一端,足见其文化底蕴的深厚。

我一直坚信,文化对于一个企业,对于一个企业家的成长,是决胜千里的关键基石,有多少腰缠万贯,风光一时的财富大佬,德不配位,能不任位,结果不都在商企的大浪中沉舟折戟,陆沉商海。

国杰先生跟我说,政治文化引领,是他的企业文化的根本,离开这个发展壮大的根本,不能与国家战略保持同频共振,则企业文化必然偏离方向。

他有太多的名誉与标签,每当问及这些,他总是三缄其口,不愿提及。只有当言及物流学术间的话题,他才表现出神往和兴致。公司的一位员工张晶告诉我,董事长主持过湖南多部物流专著的编修,且为物流师,是理论与实践都有深厚学养的专家,在物流领域是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权威。

我再次翻读那一天天的早安名片,眼睛定格在一张名片上,那段话仿佛就是写的尹国杰先生:“自洽之人,如月光般温柔,也如山岳般坚定。他们的温柔,是一种有底线的包容,像宽广的海岸,既接纳海浪,也清晰定义边界;他们的坚定,是一种不声张的力量,如同静默的山脉,自有其方向与重量。”

这是晨钟唤醒高山大海的声音,传递着企业沉着勇敢百折不挠的精神,海纳百川,包容并蓄的蓄力精神。

早安名片,如晨钟破晓,给你精神的武装,心灵的抚慰,由此也让人看到,从一件事上,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韧力和他的品性,看到一个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强大的内蓄力量。

u=386415391,3117487021&fm=224&app=112&f=JPEG.jpg

梁瑞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湖南省散文学会会长,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曾任湖南省作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毛泽东文学院管理处主任,《文学风》杂志主编。著有报告文学集《一万个昼与夜》《毛泽东生辰印记》(合作),散文集《雾谷》《秦时水》《华夏英杰》《欧行散记》等。散文《远逝的歌声》获中国作家协会和煤炭部第二届乌金奖,《雾谷》获全国副刊优秀作品奖等。

来源:红网

作者:梁瑞郴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955/51/154362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