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态文学丨屈芳芳:一只金腰燕的秋天

来源:红网 作者:屈芳芳 编辑:施文 2025-11-17 16:46:10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图片

作者供图

南迁书:一只金腰燕的秋天

文/屈芳芳

秋分

漫天的灰云,被风追逐着往西边去,好像,一场更大的风就要来临。秋天,以一场风的形式,盛大登场。秋分,让秋天变得更加分明。

在这样的天空下,金腰燕启程了。它们沿着祖先遗传的记忆,沿着江河的脉络,一路向南,在蒸水河中游洋湖凼古渡暂歇。河洲上,收割后的稻田,裸露着枯黄的稻茬。蚊虫从稻茬间茫然起飞,旋即成了金腰燕的肚中之物。

空气里,飘荡着稻谷的清香。成鸟教幼鸟在田间捕捉那些会飞的昆虫。它们一边飞,一边在空中捕食,美美一餐后,就停驻在细长的电线杆上。或把头埋进胸脯里,用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或用爪子紧紧抓住电线杆,好奇地打量四周;或不知疲倦地从这根电线杆飞向那根电线杆。

“怎么会有这么多燕子?”在田间劳作的村民,抬起头来。

“早就有了!年年这个时候,燕子就来这里‘汇队’!”一位老者说。

一个孩童想要捉它们,被他奶奶制止了:“燕子专吃害虫,是我们的朋友,不能捉!”

在这个叫洋湖凼的小村庄,金腰燕被友好相待,而它们也会投桃报李,在电线杆上,一会儿组成四分音符,一会儿组成八分音符,一会儿组成十六分音符,为村民奏出或舒缓或欢快的秋日乐章。村民们停下手里的活,双手杵着锄头柄,抬头看向它们,静静地听它们唱歌。

寒露

寒露节气来了。天气开始转寒。大地上,秋色浓重。

金腰燕又要启程了。它们沿着蒸水河,继续南迁,来到了雁城衡阳,在回雁峰歇脚。在这里,它们遇到了一场精彩的球赛。一群身着红衣的人,正在观看一场叫“湘超”的足球赛,他们追逐着一颗滚动的足球,欢呼声、叹息声,如潮水般起落。金腰燕似乎被他们所感染,在树枝上“唧唧唧”叫个不停。

雁到衡阳不南飞。相传北雁南飞至衡阳时,因气候温和而不再继续南飞,并在此越冬,待春暖后又返回北方,“回雁峰”因此得名。而金腰燕却不能如大雁那般安歇在衡阳,衡阳只不过是它们南迁路上的一个驿站。它们要去的地方是东南亚,那里属于热带地区,没有寒冬。

万里衡阳雁,在雁城的上空,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浩渺的天空,时而响起“嘎——嘎——”的叫声。金腰燕作别大雁,作别美丽的雁城衡阳,匆匆忙忙,收拾行囊,准备飞往下一个驿站。

霜降

它们追赶着迁徙的大部队,沿着海岸线南下,城市的高楼渐次出现。

迁徙的队伍,遵循着千万年来的古老地图,终于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一片“蓝天”出现在金腰燕眼前。它蓝得那么深邃,倒映着流云,仿佛一个完美的驿站。金腰燕的迁徙部队向着那片蔚蓝加速飞去。然而,迎接它们的不是天空,而是一声沉重的闷响。

“啪啪啪”,一只只金腰燕撞击在那片蔚蓝下,尔后像一片片失去风的叶子,直直坠落。那不是天空,是一面高楼的玻璃幕墙。蔚蓝的玻璃上面,留下它们撞击的痕迹,甚而斑斑血迹。无数的金腰燕在这片“蓝天”下殉难。古老的迁徙地图,美丽,却又残酷。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办法,让这些金腰燕乃至更多的鸟类不枉死在这片虚妄的“蓝天”下?

霜降将至,风里带来更浓重的寒意。幸存下来的金腰燕,带着对失去同伴的伤痛,继续南迁。它们鼓动双翼,迎向风,将自己投入那片无垠的、危机四伏的蓝天。

屈芳芳,湖南省衡阳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湖南“生态文学创作”专题培训班学员,湖南省作协生态文学分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芙蓉》《湖南文学》《散文选刊》《湖南日报》《爱你》《湖南散文》等报刊媒体。

图片

来源:红网

作者:屈芳芳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955/51/1543694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