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下午,“湘传·无界——湖南民间工艺作品学术提名展”在湖南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馆(湖南湘绣博物馆三楼)拉开帷幕。

众多观众驻足仔细观看展出作品。
红网时刻新闻11月4日讯(记者 唐雨欣 通讯员 王贞)11月4日下午,“湘传·无界——湖南民间工艺作品学术提名展”在湖南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馆(湖南湘绣博物馆三楼)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以学术赋能民间工艺,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具文化深度与艺术美感的湖湘传统工艺盛宴。
开幕式由长沙市民协副主席、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剑主持,长沙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舒全球,湖南省文联主席团委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田茂军等出席活动。
活动中,长沙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炜阐释了展览核心内涵:“湘传”追溯文脉根基,依托学术力量梳理民间工艺价值;“无界”打破门类、时空与受众界限,推动传统技艺与当代生活融合。舒全球在讲话中肯定了展览的学术价值,鼓励民间文艺工作者要坚守匠心、守正创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随后,田茂军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展出作品。
此次展览以“挖掘文化价值、激活当代生命力”为核心,通过学术提名机制,甄选22位艺术家的52件(套)精品力作,涵盖刺绣、编织、剪刻、陶瓷、雕刻、综合六大工艺门类,展出作品集中展现了湖南民间工艺的多元风貌与传承活力。

展出作品。
刺绣类作品中,周偲的湘绣《凤鸣麟出》、袁苹的《子母鸡图》等作品,以精湛针法诠释传统技艺的传承与突破;编织类展品里,叶英的土家织锦《狮子滚绣球》、王仲平的长沙棕编《鹤》等,尽显民间编织技艺的精巧构思;剪刻类作品中,李伟静的剪纸《生命之树》、朱龙的纸影《回笼鸽》系列,用细腻手法传递文化内涵;陶瓷类展品涵盖长沙铜官窑、醴陵釉下五彩瓷等多个品类,沈颖利的《薪火相传》、邹幸的《春语》等作品,再现湖湘陶瓷工艺的千年底蕴;雕刻类作品中,陈兴旺的菊花石雕《听风》、马罗成的核雕《八仙过海》等,以匠心雕琢彰显工艺之美;汤橡的《竹韵》系列箱包、李梦怡的《摇风知我意》团扇等综合类作品,则展现了民间工艺与现代生活的创意融合。

展出作品。
开幕式后,系列配套活动陆续开展。策展人专场导览,为观众深度解读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创作理念;“湖南民艺的当代转化”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与艺术家则围绕民间工艺传承创新路径展开深入探讨。
此次展览由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长沙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等多家单位提供学术支持。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市民可前往湖南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馆(湖南湘绣博物馆三楼)免费观展。
来源:红网
作者:唐雨欣 王贞
编辑:史凌松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