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栏|王宏:沉郁高古的章草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王宏 编辑:袁思蕾 2017-05-24 10:00:16
时刻新闻
—分享—

宋克《急就章》

王宏所书章草联

  “沉郁”的文化内涵是儒家的“仁”,即儒家中庸、雄强、正大气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和“仁者爱人”的态度,表达对人世沧桑的深刻体验和对人生疾苦的深厚同情,有如杜甫的诗。沉郁的审美意象,有两个特点:一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情感体验,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由对人和天地万物的关爱所引起的。这种情感体验能够升华成为雄强大气、温厚平和的醇美意象。所以沉郁之美,又是一种“醇厚之美”“雄强之美”“古朴之美”;二是历史的苍茫感,表现作者对人生丰富经历的深刻体验,不仅对当下时势的深刻感受,还包含对整个人世沧桑的哲理性感受。

  草书创始于秦末汉初,汉代已开始流行,原在民间使用,汉章帝时允许用这种书体写奏章,于是成为通用书体,史称“章草”。它和今草、狂草可以说是草书的三个阶段,书法家一致认为:若欲今草大成,当学章草。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但在书法史上它的地位很特殊,是因为它特别的风貌,古雅而深沉,丰富而隽永,既有情致,又富有表现力。所以从章草这种书体一出现,就名家辈出,现存最早最有名的还是三国时皇象所写的《急就章》。

  《急就章》原名《急就篇》,是西汉元帝时命令黄门令史游为儿童识字编的识字课本。从汉至唐一直是社会流传的主要识字教材,同时,抄写规范精雅的本子也有作为临书范本的功能。唐代以后,《急就篇》的主导蒙学教材地位,为《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所取代。

  写《急就章》的名家很多,现今流传最早的为皇象所书,被奉为章草的代表作品,亦是公认的章草范本首选。皇象是三国时吴著名书法家,当时章草已经没那么流行了,据说他的草书与曹不兴绘画,严武的围棋等并称“八绝”。张怀瓘很佩服他,说:“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

  此本章草和楷书各书一行,字形规范,笔力雄健,寓变化于统一,其字结体略扁,各字间均不牵连。有些笔画下笔尖细,重按后上挑,出锋镰利,形成规则的三角形,成为其字的重要特点。此书点画简约、凝重、含蓄,笔意多隶,笔划虽有牵丝,但有法度,字字独立内敛。横捺点画多作波磔,整篇气息古朴、温厚,沉着痛快,纵横自然。

  “章乃隶之捷”。章草既是隶书的快写,其形态便兼有隶书和草书的特点。一方面形体偏横,字字独立,波磔突出;一方面笔画简省,使转连带,故结体典雅而生动。近人林志钧称章草有三美:“笔下有来历而结体变化皆具法度,一美也;向背分明,起止易辨,使转随意而不狂蔓,二美也;为隶、楷蜕化之中枢,而笔画视隶与楷皆简,平正、流速兼而有之,三美也。”章草书体沉稳、以动制静的独特审美品美格跃然纸上。

  章草既然是汉隶衍生的辅助书体,其中自然灌注着汉隶的精神气格,即质朴厚重,生意盎然。这从现存的大量汉晋简书、晋人残纸以及陆机《平复帖》中看得很清楚。证之以古人题跋,亦可窥见当时章草的真实风貌。据翁运先生称:“南宋韩庭胄家刻之《群玉堂帖》中有米(芾)书一帖云:‘好事家所收帖,有若篆籀者,回视二王,顿有生意。’又,米氏真迹一帖云:‘李太师(玮)收晋贤十四帖,(晋)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见《从<陆机平复帖>谈章草书体》)米氏所言“若篆籀者”,正是西晋章草真迹中尚存厚重圆浑的篆书遗意,亦即唐窦皋《述书赋》所称皇象书“朴质古情……似龙蠖蛰启,伸盘复行”的意象,今观《平复帖》线条形质,正是如此,可知章草原本的古质朴厚之精神所在。

  然而章草仅仅施行了不到四百年,便在实用领域退出了历史舞台,并在艺术书写中迅速衰落。宋人黄伯思说:“章草惟汉魏西晋人最妙,至逸少(王羲之)变索靖法,稍以华胜……萧景乔《出师颂》(即南梁书家萧子云,此《出师颂》即为米友仁定为‘隋人书’者)虽不逮魏晋人,然高古尚有遗风……隋智永又变此法,至唐人绝罕为之,近世遂窅然无闻。盖去古既远,妙指(旨)弗传,几至泯绝邪!”(见黄氏《评书》)黄氏所述,为东晋至宋章草没落实况,即从王羲之开始由古朴变为华美,除萧子云一帖尚存古法外,唐、宋已无人问津。黄氏之后,元代赵孟頫存亡继绝,以皇象传本《急就章》规范章草,于行草上突出雁尾,呆板程式,聊备一格而已。明代宋克,继承元人章草,爽利悦目,惟波险太过,总体离汉晋古风愈远。清代碑学日炽,章草遂销声匿迹,直至清末明初方有转机。

  章草字体的迅速衰落以及其书体长期式微,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有两点。其一,章草字体本身的过渡性质。章草及其正体——隶书,形成、通行于古今文字转换的时代,它们上承篆籀、古文,下开楷、行、草新体,两者皆是过渡字体。具体说,它们从实用到审美均不如新体优越,故被淘汰乃是历史之必然。其二,汉魏西晋章草名迹不得流传。唐以前草书不入名,碑刻惟隶楷,章草又失实用,因而罕传。如草圣张芝书作,唐初便已绝迹。至宋,“太宗刻淳化帖,命侍书王著择取,著于章草诸帖形近篆籀者皆去之,识者已笑其俗”。(见杨升庵《升庵外集》)故阁帖中之章草大多失真。大抵后人不见章草原貌,只在今草上增添波捺,充作章草,托名大家。至元明清初,章草书迹便显刻板,失去原有的艺术魅力,以致日趋没落。

  善写章草的名家不少,从汉朝张芝、蔡琰、曹植、皇象、司马懿、索靖、陆机、王羲之、王献之、蔡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夔夔,宋克、祝允明、王铎、傅山乃至近代梁启超、沈曾植、王蘧常等一大批书法名家,大多也都是今草名家,这些人要么是世家子弟,要么居庙堂之高,蔡琰、曹植、赵孟頫、宋克等他们的人生还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我想在很多时候,他们书写章草所融入的情怀,应该是带些悲壮的意味吧。

  在今草问世不久,便风靡一时,尤其是张旭的狂草一面世,似乎只有狂草能激动人心了。章草在很多年前已经不是流行书体了,甚至在被遗忘的角落里。但是奇怪的是,几乎每朝每代都有把章草写得出神入化的书法家,一方面,章草是今草之源,另一方面,也是章草独特的魅力。他的魅力就在于一波一折不能狂放,和狂草比起来甚至会有些压抑,但是情感可以不压抑,你必须追求形式上的统一,但是又要释放自己的灵气和情绪,这有些烦恼,如同在练神功,必须想到突破瓶颈的快感,便时技巧和情感的步调一致了。又要规范,又是草书,在夹缝中开出花来,需要水平高超的人,也需要有责任心和开阔胸襟的人才能做到。和行草、狂草相比,章草突出的就是儒家风范,高古、沉着,点画多作波磔,俨然君子风度、庙堂之气,体现了儒家心忧天下的精神文脉,这种情怀是厚重的,沉郁的,具有一种崇高美。(本文节选自《长空风月——草书之美漫谈》)

  作者介绍:

  王宏,湖南衡阳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湖南省书协副主席、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兼职教授。

  作品多次入展国展,著有《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王宏卷》《长空风月--草书之美漫谈》《草书经典欣赏与临写系列》《三米格草书习字帖》系列等。

  《长空风月——草书之美漫谈》订购渠道: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王宏

编辑:袁思蕾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2017/05/24/430329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