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度行草《岳阳楼记》四条屏。图源/岳阳楼博物馆
红网时刻新闻5月20日讯(记者 陈雅如 史凌松)苍劲有力、笔走龙蛇。当湘军名将李元度手书的《岳阳楼记》徐徐展开,其行骨草韵,将范仲淹的千古浩叹化作纸上风云,在场观者无不惊叹。
5月19日,长沙市博物馆完成馆藏的李元度行草《岳阳楼记》四条屏点交工作,届时将在岳阳楼博物馆基本陈列《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历史文化陈列》中与观众见面。
一纸墨香见风骨
谁是李元度?
李元度,湖南平江人。字次青,又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作为晚清著名学者、军事家,他不仅是湘军重要将领,更在书法艺术上造诣颇深。咸丰年间他投笔从戎,曾两度在战场上救下曾国藩,深得曾国藩器重。
“湘军将领多出身文人,深谙书法之道,曾国藩、李元度等人皆是其中翘楚。”长沙市博物馆党总支书记、馆长周慧雯表示,这正是湖湘文化“经世致用”传统的生动体现——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学,文武兼修方成大器。
而李元度该作品中所节选的《岳阳楼记》诗句,正是范仲淹原文中最富意境对比与情感张力的核心段落——“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其笔势如洞庭之水,时而激越如“浊浪排空”的奔放连绵,时而舒缓似“春和景明”的从容流转。行笔中既有草书的率意挥洒,又存行书的清朗可辨,在收放自如间完美诠释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5月19日,长沙市博物馆完成馆藏的李元度行草《岳阳楼记》四条屏点交工作。
名楼翰墨两相辉
“这件《岳阳楼记》作为湘籍文人的墨宝,是我们馆的珍贵藏品。”周慧雯介绍,该书法作品用笔取法唐代书法大家怀素、颜真卿、欧阳询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风格。其笔法放纵,气势连绵,颇具浪漫主义色彩,范仲淹的家国情怀得以生动展现。
工作人员打包出发。
“这件作品能够在原作描写地岳阳楼展出,其意义非凡。”周慧雯表示,馆际借展是博物馆界的常态,通过文物流动,既能丰富展览内容,也能提升文物利用率。
岳阳楼博物馆即将开放,对此她表示热烈祝贺:“作为承载千年文脉的文化地标,岳阳楼需要这样的专题博物馆来深化解读,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未来可进一步拓展四大名楼交流展,串联人文与自然景观,讲好‘天下楼’的故事。希望岳阳楼博物馆能越来越好。”
此次李元度行草《岳阳楼记》四条屏将展出至8月20日,观众可前往岳阳楼博物馆一睹真迹风采,在笔墨丹青中,感受湖湘文脉的深厚底蕴与“先忧后乐”的精神传承。
目前,湖南正在推进全省博物馆“省市联动”体系建设暨 “湘见万年”文博特展矩阵项目。在此背景下,岳阳楼博物馆将于5月开放,推出重磅展览“君山度曲——潇湘琴史暨岳阳琴韵展”。
岳阳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古琴文化复兴的重要阵地。“君山度曲——潇湘琴史暨岳阳琴韵展”通过古琴与旅游、科技的融合,生动展现古琴背后的丰富故事,利用湘楚琴史、院藏古琴、岳阳琴韵、古琴制作及演奏等多个板块,结合文字、图片、多媒体等方式,全方位展示中国古琴文化的深厚底蕴。不仅弘扬古琴知音文化,更深刻解读湖湘文化中的礼乐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滋养。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雅如 史凌松
编辑:唐雨欣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