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8月9日讯(通讯员 袁伟)酃县故城遗址公园项目位于衡阳市珠晖区和平乡湖东村和新华村,为了解项目内酃县故城及周边地区的文物分布情况,制定文物保护措施,2017年5—7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衡阳市文物局、洛阳市胜利钻探服务有限公司业务人员组成了酃县故城遗址文物调查勘探队,对遗址范围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截止7月上旬,文物勘探工作已基本结束,共发现两处地下文物点,分别为酃县故城遗址和湖东寺遗址。
现对其中的衡阳湖东寺遗址进行介绍。
湖东寺遗址位于和平乡湖东村,酃县故城遗址东北。清代《清泉县志·营建志》中对衡阳湖东寺有记述,“湖东寺,在城东十里酃湖之东。唐大历初,法照禅师卓锡于此立五会念佛台,住僧盈千”。(注:清泉县为衡阳市衡南县旧称,清乾隆二十年衡州府衡阳县以“路当要冲事繁难治”为由,分东南之境置清泉县,西北为衡阳县。)明代《徐霞客游记》中也有记载:“(把膝)岭南平畴扩然,望耒水自东南来,直抵湖东寺门,转而北去。湖东寺者,在把膝岭东南三里平畴中,门对耒水,万历末无怀禅师所建,后憨山亦来同栖,有静室在其间”。从记述看,徐霞客所见之湖东寺就位于耒水转折向北处,即今酃县故城东北面。
关于湖东寺之历史,文献记载中只有寥寥数笔。据载,湖东寺始建于唐,兴旺于元明,曾有九进十一横之规模。元末明初,该寺曾两度毁于战火,并两度修复。至清顺治时,寺内尚有殿宇四进,僧房30间。今和平乡湖东小学院内留有石柱十根、石刻楹联两幅,其一联云“式是南邦,已向熊湘留揭去;惟兹东土,曾从雁寺渡江来”。
为确定这座千年古寺的位置,我们在酃县故城东面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勘探,重点就是自湖东小学以东临近耒水的区域。因湖东小学东面有较密集建筑,多属村民民居和英发实验学校,已将这片地域占据大半。我们只能在英发学校东面空地以及近耒水河边的菜地处进行了钻探,并未发现寺庙建筑基址。在学校空地的东面现存有一座清代晚至民国时期的湖东寺,青砖黑瓦,为一天井一厅两厢结构,厅堂内供奉有佛像、菩萨等,寺内香火旺盛。我们分析,今之湖东寺与古时之湖东寺应有若干联系,唐代的湖东寺可能离此不远。此后的勘探中,我们在附近发现有少量青砖和唐代黄釉瓷残片,上模印花纹。根据以上调查勘探信息,我们推测唐代湖东寺的位置约在湖东小学和英发学校附近,因地面建筑原因暂无法进一步确认。
虽然勘探结果并不理想,但是唐代湖东寺究竟是何面貌,终欲令人一探究竟。思之再三,《清泉县志》中所载之“唐大历初,法照禅师卓锡于此立五会念佛台”,或是破解谜团的线索。
法照禅师(746-838年),唐代高僧,为净土宗四祖,又号五会法师,撰有《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大圣竹林记》等佛学典籍。关于法照,现南岳云峰寺条目下有载:“(法照)初慕慧远遗风,入庐山,结西方道场。后抵南岳,亲近承远,住南岳云峰寺。唐代宗大历四年在衡阳湖东寺,开五会念佛法门。”从此记述看,法照年少时因仰慕东晋慧远,即到庐山拜入净土门下,后于唐代宗永泰年间(765-766年)来南岳拜见承远,学习净土教义。
[唐]吕温《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碑》有载:“(法照)径涉衡峰……大师德因感著,道以证光,远近聆风,归依载路。大建法宇,以从人欲,转奂云起,丹刻化成,走檀信于十方,尽庄严于五会,香花交散,钟梵相宜,火宅之烟焰皆虚,欲海之波澜自定,加以宝装秘偈,建幢于台前;玉篆真文,揭碑于路左,施随求之印,以广销业累,造转轮之藏,以大备教典,劝念则编牓于崖谷,励学则兼述于缣缃。”
大历二年(767年)法照住南岳云峰寺,大历四年(769年)到衡阳湖东寺,起“五会念佛”道场,同年至山西五台山倡导五会念佛。其后法照在并州及长安等地推行五会念佛,声名远播。代宗、德宗亦曾请他入宫教人念佛,故获“五会法师”称号。
吕温《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碑》中记载:“大历末,门人法照辞谒五台,北辕有声,承诏入觐。坛场内殿,领袖京邑,托法云之远荫,自感初因;分慧日之余光,宁忘本照?奏陈师德,乞降皇恩,由是道场有般若之号。”
从法照大师的人生轨迹来看,衡阳湖东寺时期应是其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五会念佛法门或在南岳、或在湖东寺方初步形成,之后日渐成熟并弘扬光大。南岳佛教也在承远、法照等净土僧人大力推广下,一跃成为当时南方的净土中心,并相继出现了一批净土大德,净土信仰也由此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来源:红网
作者:袁伟
编辑:周蒙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