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看“妇好墓出土文物特展” 探寻殷商王后妇好传奇人生(组图)

来源:红网 作者:秦芳 邓晓莉 编辑:周蒙 2017-10-27 15:59:54
时刻新闻
—分享—

  “妇好墓出土文物特展”中的玉器展品。

  “妇好墓出土文物特展”中的骨角铜器展品。

10月27日,“殷商王后——纪念殷墟考古发掘九十周年·妇好墓出土文物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幕。摄影 魏光明

展馆内场景。摄影 魏光明

馆内展品——玉人。长沙市博物馆供图

馆内展品——刻辞卜骨。长沙市博物馆供图

  红网时刻10月27日讯(记者 秦芳 通讯员 邓晓莉)10月27日,“殷商王后——纪念殷墟考古发掘九十周年·妇好墓出土文物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幕,展出珍贵文物474件,呈现殷商文化高峰时期的面貌,讲述集“王后、女将、母亲”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妇好之传奇人生。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其时代距今大约3200年。妇好的事迹在甲骨卜辞有较多记载:对外,她是一名骁勇女将,立下赫赫战功,为武丁中兴、殷商盛世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将;对内,她是王后,诞育王位继承人,协助武丁安抚贵族势力,主持大型祭祀,一力维护商王朝的形象和民望。

  1976年在殷墟发现的妇好墓,是目前已发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了多达1928件随葬器物,在中国考古史、殷商史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殷墟是中国考古学的起点,妇好墓是殷墟发掘九十年来,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掘的商代王室墓葬中级别最高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物看到完整的商代,尤其是商代鼎盛时期的生活面貌。”策展人王文彬说。

  王文彬介绍,本次展览内容分为“初识妇好”、“允文允武”和“宫闱静好”三个部分,共展出珍贵文物474件,包括青铜器91件,玉石器357件,骨甲卜辞23件,陶器3件。其中精美文物有重达235斤的商代大型重器——司母辛铜方鼎、妇好铜方斝、妇好铜钺、刻辞卜甲、玉人等。

  “初识妇好”主要展现在殷墟90年考古发掘的历史背景之下,妇好墓作为其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以及妇好墓的发掘经过、出土重点文物等内容,进而展示商代历史的基本面貌。

  “允文允武”主要以玉礼器、青铜大钺、青铜兵器、战车复原模型等重点展品,结合甲骨卜辞中的记载,来展现妇好在商王朝的战争和祭祀等国家最重要的活动中的地位,以此来展现她文武双全、不让须眉的巾帼女将形象。

  “宫闱静好”则着重表现作为商王武丁的王后,夫妻二人的伉俪情深和她在宫廷中锦衣玉食的生活,通过200余件造型精美的青铜器、玉器和骨器等文物展品,使妇好作为王后、母亲的形象渐趋丰满。

  本次展览由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长沙市文物局主办,长沙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办,是长沙博物馆中华文明特展系列的又一力作。

  本次展览向公众免费展出至2018年3月4日。展览期间,为了使观众更加深刻地了解妇好以及殷商文化,理解展品内涵,长沙博物馆针对成人、高校学生、中小学生等不同类型的观众将开展系列高端学术讲座、专题导赏、智慧导览、视频欣赏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详情可关注展览期间长沙博物馆官方微信、微博和网站。

  链接:展品赏析

司母辛铜方鼎:鼎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炊煮器,逐渐被赋予祭祀礼器的内涵。铜方鼎出现于商代,成偶数使用。妇好墓随葬一对两件司母辛铜方鼎,口沿下一周夔(kuí,龙纹的侧面像)龙纹为主纹饰。铭文“司母辛”铸于口下内壁,表明该鼎是妇好的子女为祭祀亡母辛而铸造的,“辛”是妇好去世后在宗庙被供奉的庙号。此鼎重达117.5公斤,是不多见的商代大型重器。长沙市博物馆供图

妇好铜方斝:铜斝是盛酒器,特征为口沿有两个立柱,腹侧有鋬(pàn,把手),足为尖锥形。妇好墓出土铜斝12件,其中方斝4件,圆斝8件。方形铜器冶铸工艺复杂,因而商代方形铜礼器一般出土于王室、高中级贵族墓葬,是权力与身份的象征。此斝口沿下饰蕉叶纹,上腹饰夔龙纹,下腹饰兽面纹。腹底铸铭文“妇好”,应是妇好生前用器。长沙市博物馆供图

玉虎:这件玉虎作站立状,虎头鸟身,身侧有双翼,胸、腹饰羽纹。罕见的是口内满染朱砂,前颈部亦有朱砂。双足之间有槽,顶后有上下钻通的小孔,可穿绳悬挂、佩戴,也可插嵌。长沙市博物馆供图

妇好铜钺:夏商周时期的铜钺象征军事征伐、刑杀之权。妇好墓共出土四件铜钺,是目前所见商代贵族墓随葬铜钺第二多者(最多者随葬七件铜钺),进一步印证了妇好执掌帅权、戎马一生的传奇经历。这件铜钺装饰的虎食人纹在商代青铜纹饰中多次出现,推测具有巫师通灵的涵义。虎食人纹下铸铭文“妇好”二字。长沙市博物馆供图

玉象:在西周中期(前10世纪中叶)之前,中原地区气候温湿,年平均温度比现代高,适合野象栖息。河南古称豫州,就是因出产大象而得名。古文献有商人驯养大象的记载,甲骨卜辞也有关于捕猎大象的记录。在殷墟多次发现象骨和象牙制品,在王陵区祭祀坑内还发现一只颈系大铜铃的亚洲幼象,证实了商人驯象的传说。这件玉象憨态可掬,夸张地表现了大象的驯服神态。长沙市博物馆供图

来源:红网

作者:秦芳 邓晓莉

编辑:周蒙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2017/10/27/445840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