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场踏虎凿花和玉器文物的跨界合作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施文 2020-08-25 10:37:22
时刻新闻
—分享—

李忠超运用踏虎凿花技艺对湖南出土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玉器进行了复刻。

“踏虎凿花”复刻作品——双面透雕龙凤纹玉环。

“踏虎凿花”复刻作品——獠牙神面牌饰。

红网时刻记者 袁思蕾 长沙报道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怎样实现文物的活化利用?对于这个问题,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辑出版与公众考古中心的李忠超一直在思考。他一边思考,一边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了实现——用“踏虎凿花”的技艺,对湖南出土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玉器进行复刻。

透雕凤形玉佩、透雕龙形玉佩、獠牙神面牌饰、双面透雕龙凤纹玉环……这些数千年前被人类创造出来的艺术品,重又出现在人们眼前,不过这回,他们被复刻在了纸上。

用传统技艺再现传统文化

“我之前有考察过‘踏虎凿花’,对这种技艺比较了解,也非常喜欢。我想把它和现在的工作结合起来,通过人们喜欢的剪纸艺术去表达和宣传文物考古工作。”李忠超回忆起做这件事的初衷,全因自己对于老手艺和本职工作的喜爱。

“踏虎凿花”,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因起源于该县的踏虎村而得名。“踏虎凿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它源于苗族服饰的纹样蓝本,花样繁多、品种齐全,这种剪纸不是用剪刀剪出来的,而是用刻刀凿制完成的。

“踏虎凿花”复刻作品——单面透雕长方形兽纹玉带扣的透光效果。

“踏虎凿花”复刻作品——柿蒂纹谷纹玻璃剑首的局部。

“我觉得用传统技艺再现传统文化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我们不但可以宣传文物考古,而且可以用传统的手法、方式来宣传。它们都一样很古老,也一样值得我们记住。”出生于1991年的李忠超对传统文化、古代文物情有独钟,这次复刻所参照的文物就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

“我挑选了湖南出土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玉器。这首先是因为玉器本身从形制上、纹饰上都具有很强的美感,深受国人喜欢。其二是玉器相对其他类型的文物更平面化一些,这样在复刻时更有把握些。其三,这次复刻的玉器都很有代表性。比如透雕龙形玉佩与透雕凤形玉佩,都是国家一级文物;曹(女巽)墓出土的双面透雕龙凤纹玉环是长沙博物馆重点展示的文物之一;那件澧县孙家岗遗址出土的獠牙神面牌饰则是湖南新近几年的考古发现。”李忠超说。

让更多人看到它们、了解它们

仔细观察17件复刻自玉器文物的“踏虎凿花”作品,你会更加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手艺,它们让人更加直观地看到了这些古代玉器的外形之美、纹饰之精。李忠超对此深有感触。

“獠牙神面牌饰是我们单位在澧县孙家岗遗址新发掘出来的,这是非常漂亮的一件玉器。这件玉器在复刻时难度很大。”李忠超告诉记者,一些玉器本身不大,但是被雕琢得很细致,这一点,仅仅作为观赏者是很难感觉出来的,但是当自己在复刻的时候,才深切体会到这其中的不易。

准备好刻刀、剪刀、蜡版,接着构思画稿、固定纸张,下刀凿花,其中困难的地方在于要把原本立体雕琢于玉器之上的纹饰转化为平面的纹饰,要保证纹饰线条间的流畅自然,并且不能断,这是一个反复思索验证的过程。

正在复刻时的场景。

“我在复刻双面透雕龙凤纹玉环的时候,想开了一些以前没想明白的问题。以前只知道它精美,知道它叫龙凤纹玉环,但是龙和凤究竟在哪里,并不太确定。”李忠超在复刻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自己和玉器雕刻匠人间的超时空交流。他经常一埋头下去就是一整个晚上或者一整天,把文物照片反复研究,不断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观察琢磨,一点一点地去确认玉器的纹饰,就像历史深处某位制作玉器的匠人,手拿一块玉石,不断打磨、雕琢,一做就是一整天。

李忠超说,他在复刻的时候,全身心沉浸其中,不知不觉时间就飞走了,感觉很减压。关于用“踏虎凿花”工艺复刻文物这件事,他有一个更长远的打算,他想继续推出湖南出土的青铜器系列,湖南出土的白陶系列,“我想让更多人了解、认识文物和考古工作,感受文物的精妙,让历经岁月洗礼的文物有更多元的表达,使更多人看到它们”。(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2020/08/25/825074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