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诗人环洞庭湖田野调查写作计划在岳阳圆满结束

来源:红网 作者:胡邦建 编辑:施文 2021-05-27 16:23:38
时刻新闻
—分享—

QQ截图20210527152133.png

第六届栗山诗会暨中国诗人环洞庭湖田野调查写作计划一行在岳阳江豚湾。

图片3.png

诗人李不嫁和他认养的麋鹿“点点”。

图片4.png

周瑟瑟(左一)与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社长、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徐亚平(右一)授予岳阳市二幼儿园“保护长江江豚科普基地”牌匾。

红网时刻新闻5月27日讯(记者 胡邦建)为期六天的第六届栗山诗会暨中国诗人环洞庭湖田野调查写作计划,于5月26日在岳阳圆满结束。活动受到广泛关注,海内外诗人给予较高的评价。

著名作家、湖南省文联名誉主席彭见明说:“栗山诗会活动热烈又隆重,文学艺术还是有魅力。我虽没参加,看到一系列活动报道,已感受到了一种久违了的艺术氛围,真好。”

湖南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罗鹿鸣评价:“周瑟瑟创办的‘栗山诗会’能连续举办六届,已经是一个小奇迹了。第六届更是别开生面,第一天现场参与者已超百人,后续几天的环洞庭湖田野调查更是拓宽了活动空间,延伸了活动时间。多地多点、深入现场的做法,充实丰富了活动内容。尤其是持续性的新闻跟踪报道,是大多数诗歌活动难以做到的。在诗歌活动的内容与新闻报道的结合上,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湖南诗人肖歌说:“诗歌创作的繁荣与发展是需要诗歌活动来推动的,诗会便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周瑟瑟等发起创立的栗山诗会已连续举办六届了,一届比一届办得好。诗会形式不断创新,诗会内涵不断丰富。因而,全国诗人对栗山诗会的关注度、参与度也越来越高。栗山诗歌奖与卡丘·沃伦诗歌奖的设立,以世界的视野关注优秀诗人及诗歌评论家、翻译家。本届诗会还启动了中国诗人环洞庭湖田野调查写作计划,提倡深入到生活与历史文化的沃野中去发现并拓展诗歌发展的空间。本届诗会因举办方的周密安排办得非常好,进一步提高了栗山诗会的美誉度。”

湖南诗人吴茂盛说:“栗山诗会得到海内外诗人的高度关注,诗人田野调查的实践为当代诗歌探索出一条诗学路径,具有鲜明的学术价值。”

浙江诗人雪鹰说:“为期一周的第六届栗山诗会暨中国诗人环洞庭湖田野调查活动完美收官了,作为全程参与者,我感受颇深。此次诗会内容丰富,精彩迭出。栗山诗歌奖、卡丘·沃伦诗歌奖同时颁发,凸现了活动的高端。国际性、本土性、学术与专业性兼备。之后的中国诗人环洞庭湖田野调查,从湘阴左宗棠故里,到极具生活气息和地域色彩的樟树港辣椒基地,再到屈子文化园,屈原投江处的河泊潭,最后在岳阳楼下欢别。我们一步一步丈量着潇湘大地,一寸一寸浸润于潇湘文化,深入中国诗歌的源头,感受热辣纯粹的湖湘文脉。这些源自现实的感受,是我们今后创作中不可多得的精神母乳!”

25日参加第六届栗山诗会暨中国诗人环洞庭湖田野调查写作计划的诗人与评论家,来到岳阳江豚湾看濒危的江豚,波浪翻滚,芦苇青青,一江碧水展现在诗人们面前。

栗山诗会发起人、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组长周瑟瑟对记者说:“我看到长江从远处奔向大海,我们在江豚湾里呼唤江豚,这个曾濒临灭绝的动物充满了灵性,它有3岁孩子的智商,嘴角永远带着弯弯的微笑,就是哭泣时也带着微笑,它的眼泪是透明的。在洞庭湖作田野调查写作具有特别的意义,江湖与野生动物紧紧相依,我在收集它们的声音与气息,我愿意与生活在洞庭湖的120多头江豚、220多头麋鹿、28万多只越冬候鸟成为朋友,它们是我眼里最好的诗人。我能感受到野生动物远离人群孤独的习性,一个自觉的诗人理应与它们在一起。”

诗人们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麋鹿近距离接触,给一头名叫“点点”的麋鹿喂青草,它是诗人李不嫁认养的,上次来时就与它建立起了亲近与信任的关系。

来自山东的诗人马启代说:“栗山诗会是第一个提出诗人田野调查写作计划的诗会,这是首创。这样的行为本身也像极了一路西行的汨罗江,在人们为物质的短暂胜利欢呼时,一部分诗人选择了逆向而行,走向田野和山川,走进我们民族记忆的深处进行探险。这不是文化意义上的简单的寻根之旅,而是一次精神和美学层面上的现代反思和寻找,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维度的指向。从湘阴左宗棠故里柳庄到以辣椒闻名遐迩的樟树港,从阳雀湖畔的法华寺到江南名阁岳阳楼,从闪耀着民族智慧火光的长沙铜官窑到标志着家国情怀源头的屈原投江之地河泊潭,我们观野生动物保护区,也参与保护江豚的公益活动,五月潇湘行,一路诗友情,用收获多多来说都显得矫情和单薄。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感受到来自广袤自然的呼唤,栗山诗会承受这些神启的力量。”

当天下午,诗人们在岳阳市二幼儿园参加岳阳市江豚协会“保护长江江豚科普基地”授牌仪式。环境保护,教育为本。长久以来,岳阳市二幼儿园积极开展幼儿环保教育,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挖掘园内及周边的自然物质资源,带领孩子走入洞庭湖,亲近洞庭湖。在园内创设江豚馆,不定期组织系列主题教育,让孩子们了解江豚、亲近江豚,培养幼儿关心、爱护江豚的意识。

来源:红网

作者:胡邦建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2021/05/27/940604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