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列锦”之美
文/陈红文
喜欢中国文化的人大多都会被中国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声韵之美、思想之美所折服。中国古诗词营造的这些美的意象源于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列锦”就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构成了生动可感的图像,有极强的画面感。诸多代表作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当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二十八个字,前面三句十八个字就用“列锦”推出了九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给了读者一副自然、真实、荒凉的秋郊夕阳图景。
通过品读一些“列锦”运用得好的作品,可以体味出“列锦”手法的几种美。首先是凝练美。“列锦”通过让谓语、宾语的残缺,产生了一种语言简洁凝练之效果。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若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就是: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石板桥弥漫着清霜,早行客人留下了行行足迹,但是简单地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相连,没有谓语和宾语,显得凝练简约。其次是婉约美。如柳永的《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名词含蓄地给人们营造了一幅清新的、凄婉的场景,惹人情思缱绻。又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题目就是由“春”“江”“花”“月”“夜”五个单字组成,给人呈现一副最动人的良辰美景图。三是意境美。如邵雍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花”各自独立成景的名词,给人一种珠串玉联之美,创造出了淡雅幽美的意境。再如黄庭坚的《寄黄几复》中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六个简约的名词,上下两句鲜明对比,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既给人一种江湖漂泊、孤灯独对的人生感慨,同时又创造出了一种开阔深远的意境。
“列锦”手法的运用,使多少文人一句成名,也使多少名句千古传颂,为我们提供许多精美的精神食粮。但“列锦”仅是古诗词众多修辞手法中的一种,还有诸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它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韵味营造各自的美。
来源:红网
作者:陈红文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