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晓平:张家界当下旅游诗歌与歌词创作

来源:红网 作者:刘晓平 编辑:施文 2023-06-14 10:07:36
时刻新闻
—分享—

行吟诗刊750x256.jpg

刘晓平。袁思蕾/摄

张家界当下旅游诗歌与歌词创作

——在第六届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上的发言

文/刘晓平

“行吟中国·大爱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已主办过六届,它的主办,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市的文学文化与文旅融合的现状。

2017年,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二为一,“诗与远方终于成为一家”。我联想到张家界是个老少边穷地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文化底蕴一直比较薄弱,怎样快速地让文学艺术事业快速繁荣起来呢?我便主持召开党组会讨论,并提出了创办“行吟中国·大爱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的想法,获得了党组的一致通过。我马上向当时联系市旅游、文联工作的“诗人副市长”欧阳斌汇报,取得了他的大力支持后,我便带领党组成员彭义、杨次洪,跑国家文旅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家协会及《诗刊》社汇报,回来后便成立了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筹备组。紧接下来我遇到了系列苦恼,一是为经费而苦恼,没有启动资金,没有活动资金;二是为活动的场所而苦恼;三是为人微言轻而苦恼,文联有位无权,别人不会把你当回事。面对此情此景,我又动员党组成员,一项项分工负责,每一项我带头跑第一次,落实后便只问负责人。由于以前在市委跟领导工作时间长,与一些单位的衔接工作还是很顺利的,最后不足的还是经费,我就联系分管旅游工作的副秘书长王兆业、“诗人副市长”欧阳斌,把他们请出来,通过开会、座谈等方式,最后如愿以偿筹到80万(其中有中国作协支持的20万元),加上欧阳副市长从旅游宣传经费中挤出的20万元,共100万元。在财政没拿一分钱的情况下,当年便成功主办了首届“行吟中国·大爱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首开了诗歌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先河。在诗歌节开幕式的当日晚上,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书记知道情况后,建议把市委常委扩大会开到诗歌节现场,会议开完即举行诗歌节开幕式。开幕式开得很成功,国内外诗人近四百人参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诗刊》主编李少君,中国文联及部分省市文联派人出席。市委书记、市长事后在市委全会和市两会上都予以表扬,并表态从第二届开始,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改为市政府主办、市文联承办,经费由市财政负责。其他参加开幕式的领导,也异口同声夸市文联国际旅游诗歌节办得好。一段时间里,“市文联人少办大事”,成为社会上夸赞文联的一句流行语。

六年来,我们的诗歌节始终坚持文学艺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原则,坚持“二百”方针,使活动体现了“人民、诗歌、旅游、国际”的元素,在全国形成影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声誉,先后有瑞典、以色列、西班牙、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的诗人参与进来,诗歌文化在张家界誉然成风,在一定层面上促进了我市旅游事业和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影响形成了我市文旅融合的发展,实现了我们主办国际旅游诗歌节的初衷目的。我市只有160余万人口,但我们的诗社、诗歌协会(学会)会员则发展到近千人之多(含区县)。以前历史、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新文化近乎沙漠的张家界,这些年已呈现出满眼绿茵茵的“草滩”景色。2020年开始,新一届市文联党组,在覃文乐书记的领导下,精心谋划,把诗歌节办得更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这些年虽有疫情的影响,财政收入也受到影响,但诗歌节的经费120万还是纳入了市财政预算,市领导说“不管何种情况,诗歌节照搞不误”。在张家界,诗歌节已成为文旅融合的一个品牌,“行吟中国·大爱张家界”的诗歌精神,已是张家界人民改革开放干实事精神的一部分。以红网为主体,共有300多家海内外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通讯》,在2022年10月号,把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精神,向广大文学工作者作了推介。多年来,我们和红网也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创办网刊《行吟诗刊》六年之久,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

诗歌艺术就有它独特的神秘之处,这些年来每年与会诗人均在200—400人之间,但参加征诗活动的诗人们,每年都在万人以上,到现在为止,我们把每一年征得的精选作品,编印出版《行吟中国》已达七集,出纸质版《行吟诗刊》两期,与红网联合推出电子版达6年的时间。市档案馆、图书馆两馆均有收藏,图书馆馆长田钟玉说:如所有市里单位,都像市文联一样,注重市文史图书资料的收藏,那我市的文史资料将得到极大的保护与提升。六年来,获奖诗人既有国内名家,也有国外名诗人。如梁小斌、雷平阳、张沐兴、马萧萧、张绍民、李笠(瑞典)、娜斯佳(俄)、陈群洲、梁梓、柴薪、苏美晴、邵悦、李如意、赵之逵、朱松林、夏凯等,已有数百位获奖的国内外诗人。张家界本土诗人中,在大赛中获一等奖到三等奖者(不含优秀奖)就达十几人,如李文锋、向延波、陈颉、罗晓晴、王馨梓、周明、罗舜、杨冬胜、苏勇等一百三十多人。若加上优秀奖诗人,则达三百多人。共征得优秀诗歌、诗词达一十一万两千多首;本届开始征歌词,也征得一百多首优秀词作,获奖者便有朱松林、韩鹏、罗晓晴等。

以前,本市诗人很少有人上国家级大刊,现在已有一支较固定的团队,尤其是擅长写旅游(行吟)诗歌。其中是罗晓晴、李文锋、刘晓平还出版了旅游诗歌专集。我想在此谈一谈罗晓晴的诗集《风景的绝唱》,该诗集是我市第一本专写旅游景点的诗集,我读完全集诗作,使我更坚定了对诗歌的定位:诗歌是一种离灵魂很近、离尘俗很远的文字,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歌唱。该诗集其诗歌语言,有传统与现代的双面性;而它把景点的形象和哲理的思想熔为一体,使整部诗集表现出一种哲学思想性,是该诗集的突出特点。读完整部作品,我便有一种感觉:作者把张家界这片奇山异水的景点,赋予了一种闪光的灵魂,让每一个景点仿佛都是自带光芒的精灵。旅游诗是很难写好的,这是文学界的公认。在我国,自古以来的行吟诗歌都是与行旅相关的,现代新诗要寻找拓展的空间和创新的空间极难。还有就是旅游文学的“情”与“景”的交融很难解决。但是,这一切,都被作者突破了、创新了,寻找到一种新的幻想突破空间,那就其作品的哲学思想性。

下面,我就我市歌词创作情况给大家做一下汇报。可以说我市歌词创作的情况是比较喜人的,应该排在全省的前列。从我市调去省文联音乐家协会的金沙,他是目前我省歌词创作方面的代表性人物,在他周围也有我市歌词创作的一支有实力的队伍,如罗长江、秦平武、刘庆尧、胡家胜、鲁絮、胡情、杨次洪、朱松林、罗晓晴、张晓明、张念升等,还有一些生活在外地、打拼在外的词作家,我不是很了解,但我也偶尔听说过。今天,我只说一说金沙。

他还在张家界工作的时候,就在诗歌与歌词创作方面有一定的名气和影响。如他创作的《我的张家界》,经黄格选演唱后,至今是歌唱张家界最有影响的歌曲。他在张家界,也团结和影响了一批词作家,在他离开张家界以后,他们的歌词创作精力不减,仍然不停写作,不断出彩。如罗长江、秦平武、胡家胜、鲁絮等,先后有歌曲获奖,先后有歌曲唱响央视等台,更有获五个一工程奖的数曲作品诞生,这都与金沙的影响带动有关。而金沙本人的歌词创作,可以说是近年来我省的一面旗帜。作品之多、质量之高,都是数一数二的。可以说他是“飞歌——为湖南立传”“赞歌——为时代明德”“长歌——为心灵画像”的一位有影响的词作家。

我想我市其他词作家,若是都能像他一样善思、多思、多写,持之以恒,互相学习,互助互励,互相包容,那我市歌唱张家界的一首歌,迟早会唱响世界。让我们共同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微信图片_20220627160102.jpg

刘晓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湖南省散文学会荣誉副会长,湖南省诗歌学会荣誉副会长,现任张家界市文联荣誉主席,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主要创始人。现有《爱的小屋》《秋日诗语》《城市与乡村的寓言》《张家界情话》《奇山异水张家界》《一路风景》《拉宾》《魏源》等文学著作共计15部,著有中短篇小说《得月楼》《爱的滋味》《匪殇》《雪峰轶事》等。散文作品入选过几十种选本和新编九年义务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三课,并有作品译介至美国、日本、越南等,是鲁迅文学院作家高研班第四届学员。其诗歌作品曾被中国诗歌学会原会长、《人民文学》原主编韩作荣誉为“城市与乡村的寓言”。获过国家级文学奖二十余次,2018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实力诗人”,2019年组诗获“中国第二届土家族文学奖”,是湖南省首届“德艺双馨” 艺术家获得者。

微信图片_20200717162430.jpg

来源:红网

作者:刘晓平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740/58/1275606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