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鸟于飞
文/黄亮斌
黄鸟在《诗经》中与鸠一样,都是高频次出现的鸟类。其中三次在国风中,两次在小雅中。国风中的三篇分别是《周南·葛覃》《邶风·凯风》和《秦风·黄鸟》,小雅中的两篇分别是《鸿雁之什·黄鸟》和《鱼藻之什·绵蛮》。
现代鸟类学中,有一种雀形目动物黄雀,别名就叫黄鸟,也叫金雀和芦花黄雀,《诗经》中的黄鸟就是它。从颜色上看,自然是黄色的鸟;从声音上听,黄鸟的声音在《葛覃》中描述成“其鸣喈喈”,在《凯风》中称为“载好其音”,自然是悦耳动听的;食性方面,黄雀主要吃各种植物的种子和嫩芽。
《葛覃》在《诗经》中排在第二篇,主旨有争议,有说是写一个结婚不久的女子准备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有说是写一位女子即将出嫁。不管是归家还是出嫁,主人公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欣喜、急切和满怀期待。“葛之覃兮”“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人逢喜事精神爽,女子心头欣喜,眼中的一切自然都是美好的:葛藤是那么茂盛,在山间蔓延,葛叶是那么茂密;翩翩飞翔的黄鸟是那么美丽,它们停落在青青葛藤上,啼鸣声清脆悦耳。小女子做起家务来都是劲头十足:葛藤收割回来后煮了又煮,无论织成细布还是粗布,穿在身上都喜欢;把该洗的内外衣裳都洗好,不要洗的放在一边。好个贤惠能干又快乐的小女子!如果理解成归家,那就是贤惠能干的小媳妇了,她在归家前把一切都布置停当的欢快场景,很容易让人想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一首歌——《回娘家》:“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虽是相隔千年,完全不同时代,两者对父母的眷念、归家的喜悦却是相通的。
与《葛覃》的欢乐喜庆相比,《凯风》这首母亲的赞歌就有些淡淡的忧伤甚至是自责了。这首诗歌以“凯风”起兴,诗人在初夏温煦的南风吹拂中,看到酸枣树发出了新芽,从万物新生中想到了慈祥而辛苦的母亲。因而,此时黄鸟婉转动听的啼唱,在诗人耳中也变了味。黄鸟都能用歌声愉悦别人,自己却碌碌无为,没有做出让亲娘感到欣慰的事情,实在是连鸟都不如,诗人不禁深为自责。自此,中国文学里的“凯风”和“黄鸟”就被赋予了思母孝亲的特定意义,如古乐府《长歌行》“凯风吹长棘,夭夭枝叶倾。黄鸟飞相追,咬咬弄音声”,宋代苏轼“回首悲凉便陈迹,凯风吹尽棘成薪”。
黄鸟外表美丽,鸣声悦耳,但《诗经》中黄鸟另外三次登场,就没有那么美好和快乐了。《鸿雁之什·黄鸟》中“黄鸟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我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是一年到头辛苦劳作的农人的哀哀求告:黄鸟黄鸟,你不要停在楮树上,不要停在桑树和柞树上!你不要吃我的小米,不要吃我的红高粱和黍子!此诗与《魏风·硕鼠》颇为类似,都是表现农人对自身被剥削被压榨命运的无奈、悲愤和绝望,都表明了即将远离此处寻找他方的态度。《鱼藻之什·绵蛮》写了一个长期行役之人,对于漫漫前路的迷茫与彷徨。“绵蛮黄鸟,止于丘阿”“止于丘隅”“止于丘侧”:那毛茸茸的小黄鸟啊,停在山坳中,停在山角落,停在小山旁。这不由让那觉得人生漫长,仿佛没有尽头之生活不如意者,徒生人不如鸟和人生漂浮不定之叹。还好,并不是没有一丝亮点,行者路遇贵人,得其“饮之食之”,还吩咐车夫载之同行。所以,这里的黄鸟,有对比反衬意,但也并非全然悲情。
《秦风·黄鸟》记录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朝廷近臣为秦穆公陪葬。秦穆公在位39年后于公元前621年去世,他的去世和陪葬,《左传》和《史记》中均有记录。秦穆公可谓一代霸主,他在位期间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虏晋惠公,消灭梁国、芮国、滑国等;他还曾帮助重耳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后来他东进中原,试图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不料先后梦碎于公元前627年的崤之战和公元前625年的彭衙之战。秦穆公是靠着一位位忠臣谋士,才走上国家昌盛之道,理应深悉人才的重要,可他在去世的时候,却让子车氏三个杰出的儿子奄息、仲行、针虎为其殉葬,这只能说明在当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观念统治下,再能干的臣子,也不过是帝王的附属物。
“交交黄鸟,止于棘。”“交交黄鸟,止于桑。”“交交黄鸟,止于楚。”诗作用黄鸟停在酸枣树、桑树和荆树上悲鸣,引出对三位良人殉葬这一悲惨事件的记述,情景交融。其中“棘”音“急”,“桑”音“丧”,“楚”即“苦楚”,皆一语双关。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秦王朝没有在国人的不满和抗议中灭亡,反而传到嬴政时完成了统一中国的霸业,这不得不让人唏嘘,究竟是仁政还是暴政推进了霸业?不过,幻想着千秋万代的秦始皇,仅仅传到二世而亡,已经对此给出了答案。一只小小的黄鸟,参与了三位良人为秦穆公殉葬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或许,它可算是世界上最具历史包袱的鸟儿了吧。
相关附件:
名物学专著《以鸟兽虫鱼之名——走进〈诗经〉中的动物世界》
黄亮斌 著, 湖南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介绍《诗经》中动物世界的博物学读物,分鸟部、兽部、虫部、鱼部四部分。
全书以散文的笔触,对《诗经》所涉及的几乎全部鸟兽虫鱼进行了细致爬梳。不仅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科学认知,对《诗经》中各种动物的特点、习性进行了详尽介绍;还引经据典,通过解读与其相关的历代诗词文赋、神话传说,挖掘各种动物作为文化意象的深刻内涵,展示了中国文化对《诗经》中鸟兽虫鱼的系统认知。
本书还对很多动物不容乐观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今昔对比,表现出对生态环境强烈的忧患意识。
黄亮斌,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环保工作者。出版散文集《圭塘河岸》(获长沙市五个一工程奖,入选2021湖南省农家书屋推荐书目)、长篇报告文学《湘江向北》(获湖南省第一届“青山碧水新湖南”征文优秀长篇作品奖),《以鸟兽虫鱼之名——走进〈诗经〉中的动物世界》(入选新闻出版署2023年全国农家书屋推荐书目,入选2022年度湘版好书)。
来源:红网
作者:黄亮斌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