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构成渡可特有的诗意人生
文/冰洁
我喜欢诗歌,并为诗歌的高雅与神圣着迷。在社会交往中,我结识了很多爱诗写诗的朋友,他们默默探索、沉稳执着,有着坚定的诗写立场和纯朴的诗歌精神,以满腔激情,将歌颂光明、美好的生活作为诗歌创作的最高追求和着力点,以期勾勒出自己在精神坚守中的心路历程。渡可就是这样的一位优秀诗人。
与众不同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在我的印象中,渡可并非是一位抱残守缺者。可以说,“勇于创新,勇于试验”这句话,能够很好地描述渡可诗歌创作的开拓精神与非凡实力。创新和试验是他诗歌创作的一大显著特点,不仅不断地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意义,也为读者带来了全新和多样的阅读体验。众所周知,从事任何一种文学创作,都需要一种创新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更何况“文艺创作和人类的一切创造文明的劳动一样,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演进而不断创新、不断拓展。”
读渡可诗集《渡口》时,其与众不同的诗歌风格,让人耳目一新。更令人惊诧的是,正值年富力强的诗人渡可,自始至终没有满足于营造空中楼阁,没有一味沉浸于海市蜃楼,而是以宏伟的气魄、雄奇的想象和非凡的精神,不仅仅局限于抒写个人情怀与生存体验,在社会、大自然等主题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挖掘与深剖,体现了他驾驭不同题材的创作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高尔基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诗,则尤其如此。诗源于生活,但不能刻板地复制再现生活,诗与生活之间犹如隔河相望的两岸 ,由此及彼,通向诗歌的彼岸,想象就是那艘渡船。诗的优美意境的创造,主要是靠想象的针线织就的,但想象必须以情感为动力,借助特定的形象将情感寄托,它们之间彼此递进又相互依存,使诗的主题得到更高的升华。在诗集《渡口》中的许多篇什,诗人渡可皆巧妙地运用想象,加大了形象的密度,而形象密度的加大又使原始形象更加鲜活,以致诗的情绪得以推移、深化,使此时此地的感受与彼时彼地的感受得以融会贯通。它们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使诗歌作品的内在思想呈现新意与深意。
雕塑家罗丹说:“美无处不在,问题是我们的眼睛能不能发现。”的确,诗意到处存在,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捕捉?在诗集《渡口》的不少诗篇中,渡可胸怀山河,运用独特的人生体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抒情达意。其诗歌所刻画和描绘的一切,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写作追求中,渡可始终把美、良知、真理、命运作为诗歌的主题,以自己特有的诗歌方式,表达出自己内心丰富的思想感情。他的诗作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动人的艺术天地,作品因之充满了浓郁的神韵。同时,他巧妙采用“渡口”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自己纯正的诗歌写作之路,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表现手法上,他灵动地采用比喻与象征并用、拟人与排比共存。特别是诗歌用词之精炼准确,结构之精致巧妙,寓意之深刻广泛,令人无不赞叹他的表达能力和艺术造诣。
综上所述,在诗歌创作道路上,渡可始终怀有一腔赤子热诚,以诗歌来观照、评论世事人生,诗歌已成为他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渐而渐之,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已内化为一种诗性表达。因此,《渡口》是渡可在找寻诗路时留下的一串脚印,而这是一串坚实的脚印,也许便构成了他所特有的诗意人生。
是为序。
冰洁,著名词人,代表作《幸福赞歌》(阎维文 张也演唱)亮相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2年中共中央元宵节联欢晚会等几十台晚会,《回家过年》亮相四届(2002、2004、2009、2014)湖南卫视春晚。作词的歌曲被阎维文、张也、毛阿敏、雷佳、石倚洁、吴碧霞、刘和刚、王丽达、吕继宏、盛梅、张燕、王铮亮、陈笠笠、阿鲁阿卓、王二妮、阿宝、乌兰托娅、央金兰泽、曹颖、汪涵、田亮、黄敏佳、唐亚平、索朗扎西、刘大成等歌唱家或明星演唱。
作为“央视春晚捧红的7位湖南籍词作家”之一,不仅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誉为“华语歌坛创作型才子”,还被《湖南日报》称为“驰骋词坛的黑骏马”;其励志故事《词作家冰洁:让梦想开花》,已编入八年级课外阅读教材《初中语文<漫阅读>》。
来源:红网
作者:冰洁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