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态文学丨刘静:刘家河的春天

来源:红网 作者:刘静 编辑:施文 2024-02-21 09:55:32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图片

刘家河的春天

文/刘静

刘家河也叫刘市,在澧水南岸,和澧县城关镇隔河相望。这里曾是刘姓人聚居之地,故而得名。1998年洪水破垸之前,这里每天都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是个非常繁华的乡村小镇。我的童年就在此度过,记忆中刘家河的春天,色彩鲜明生动,令人怀念。

天尚未亮,澧水河面上雾气朦胧,蒸腾缭绕。东方微微吐露的昏冥光线里,还看不清流动的水面,轮渡就发动了。总有早行人在码头等待着过河。马达响亮的哒哒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这时刻,躺在床上,你就能听见清晨奏鸣曲拉开序幕,开始演奏。远去的马达轰鸣隐隐消失,忽然就会加入合唱的大鼓一般,雄鸡高亢地打鸣,守夜犬也铙钹相击般吠叫,鸭子和雁鹅在堤坡下高低呼应欢唱。只有在某一间隙,渡口边的大白杨树顶,百舌鸟婉转地啼鸣,就像一支悦耳的风笛,令人为之一振。我最喜欢百舌鸟的歌声,只要听见这鸟儿在枝头欢唱,我就知道,是春天了。美好的时刻即将来临:到处都生机勃勃,繁花似锦。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抓住这美好的时刻。那时我总认为我有许许多多的春天,都将这样度过,充满了喜悦和期待,虽然我不清楚有些什么会发生,但我知道我终归会遇见或者重逢那些熟悉而喜欢的事物、场景。

刘家河除了一条丁字街,就是长满了庄稼的田野。天一破晓,市集上每户人家,都陆陆续续起床。头发蓬松的男人或女人横披着衣裳,有的还一面打着呵欠,一面吱吱呀呀打开大门。街道上已经有了行人,早餐店早就开张,店里传来模模糊糊的人语,不时还爆发出一阵阵哄笑或吵闹。

如果夜晚落了一阵春雨,湿漉漉的街道上就会变得泥泞。靠近墙角的地方,点点淡淡的绿意,因为得了春的气息,逐渐脱去稚嫩的鹅黄,开始明显。那颜色如老墙上的苔藓,润泽耀眼。因为饱吸了雨水,临街光秃秃的树木开始准备生发枝条,枝头的芽苞花苞,也都胀鼓鼓的即将坼裂了。

毕竟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早晚凉气侵人,人们也都还裹得紧紧实实。他们散在各处,有做小生意的,有来办事情的,也有纯粹在这无所事事只是那么晃荡晃荡的。这些人都增加了这里的人气。从城关镇坐船赶过来的人越来越多,码头上等待过河去的人也聚成一堆。这些人三三两两的在空地上闲聊,他们大多是熟人,不熟的也经由介绍就互相清楚了。小地方方圆几里范围的人际关系,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些人在高高的白杨林子下站着,或蹲着,几个卖鱼的小贩在他们中间穿来穿去,推销他昨晚的收获。在那一个挽在他手臂上的大四角竹篮子里,有很多色的鱼儿。小的麦穗鱼、鳑鲏儿、丁钩儿、虾虎鱼、火烧鳑鲏、土憨子;当然还有大一点的肉刁子、青壳鲫鱼、翘嘴、黄尾、凤尾;有时会有上水的鲤鱼、麻鲢、青鲩、胖头甚至罽花(也就是鳜鱼)。总之,这些鱼儿也会透露出节候的讯息。虽然一年之中,每个时候都能吃到这些鱼儿,但是大人们总有一种偏见,认为有些鱼儿,是在某一个节令里味道最好。譬如说凤尾,也就是江浙人说的刀鱼,只有清明前味道最佳,据说那时鱼刺最柔软,鱼肉最鲜嫩。又譬如说,桃花流水鳜鱼肥,似乎只有在桃花盛开,落英缤纷的时候,鳜鱼才是当令之物。有时候,我在码头上跑来跑去,看见小贩篮子里的那些睁大眼睛还在蹦跳的鱼儿,也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这些鱼儿昨天晚上还在水里溯源而上,今天就将要进入某户人家的餐桌之上了。

只要几天晴和风暖,植物就会如同爆发的山洪一样,在一夜之间,彻底伸展开枝枝蔓蔓,绽放出五颜六色,占据了大片大片的空间。野外的大片菜花,遥接天际的金黄简直令人疯狂,这纯粹的金黄在微风吹拂下如波涛汹涌翻卷,面对此景,你只能感叹时光多么宝贵,而春光必须加倍珍惜!在拥挤的街道建筑后院,或者那些被人忽视的旮旮旯旯,桃树、杏树、梨树、李树,竞相吐艳,深红浅白,妍紫粉黄,芳菲满目,蜜蜂嗡嗡嘤嘤,飞舞不息,蝴蝶也翩翩缠绵,深拥浅吻。阳光明媚暖和,晒在身上,令人昏昏欲睡。在春困里,那种恍惚的状态格外甜蜜。空气里到处都弥散着芳香的气味,新抽的枝条,稚嫩的叶片、绽放的花朵、都有甜腻腻的气息。构树、杨柳、榆榔,飞絮坠钱,清荫渐成。树下的老人们或者摆上桌椅喝茶闲聊,或者打着纸牌消磨时光。成群的鸟儿抢占那些高高的枝头筑巢育雏,斑鸠、黄鹂、卷尾、百舌、八哥、戴胜、画眉、绣眼、山雀、白头鹎、蓝山鹊,甚至引来了罕见的猫头鹰。鸟儿的合唱是刘家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熟悉的声音,才能引导我进入完整的对于刘家河的记忆,也才能让我的记忆更加鲜活而生动,包含了某种不可言说的恒久生机。

这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相安无事的世界。小小的丁字街道,在一树树繁花绿柳之中,怎么看,都是一幅绮丽的图画,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人是要依赖于大自然的,但大自然有时候可能并不需要人类。1998年的一场大洪水,将这里的一切都冲毁了。人们迁徙后,小镇成了废墟。残留的建筑很快就被大自然接受,苔藓、藤蔓、树木,侵占了那些久无人迹的地方,残破的街道、荒芜的庭院,甚至破裂的院墙之上,都生长出了很多构树苗。那是鸟儿们的杰作,它们啄食了种子,然后将种子拉在任何它们可及的地方。那些种子因为雨露发芽,将一座昔日繁华的小镇,慢慢淹没。

这里已经成为蓄洪区,刘家河的春天依然蓬蓬勃勃,但是萧条的是无人居住街道,而归还给大自然的,是这片永恒的生机盎然的大地。

刘静,湖南澧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生态文学分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湖南文学》《丁玲文学》《新湖南》《常德日报》等刊物,出版个人散文集《静语清言》。

图片

来源:红网

作者:刘静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846/64/1354412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