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诗评丨洪君植:清澈灵动的山水情歌

来源:红网 作者:洪君植 编辑:施文 2024-03-12 09:53:08
时刻新闻
—分享—

定.jpg

QQ截图20240312092725.png

清澈灵动的山水情歌

——读方严诗集《山水诗笺》

文/洪君植

读完方严这本《山水诗笺》,感觉就是在翻卷画轴:湖光灯影,山寺钟声,村庄,雨林,茶香,落叶,蒹葭,故乡的油菜花……远远眺望,观向恒河,瞄往剑桥;近到跟前,哦,这里是梵净山,冶父山,甚至跟着坐上天门山里的缆车;这里是怒江,是大理,丽江,是苍山,洱海,大理的阿妹告诉你风花雪夜的意涵;这里是贵阳,福泉,是庐州,苗寨;这里是理塘,山水里倒映着英雄的影子;这里是秋浦河,是古渡,是杏花村,酒意中有念想,有穿越,似乎跟着李白对着月空放歌;这里是放生池,是故乡巷子的深处,是西湖,是白堤,是压着白娘子的雷峰塔,夜雪覆盖传说中的印痕。

尽管方严将诗笺强行破成三片,分别为“山水”“长夜”和“望天”三部分,但不影响山水画面如风中的酒旗,卷卷贴贴,时扬时缩,仍然离不开迂曲逶迤的山水。掩卷凝神,却不知不觉又被诗笺中的文字拽上旅程,上火车,坐游船,一会儿在山间乡野,一会儿又横穿城市的老街和广场; 一会儿在山巅上随翩翩的蝶儿品爱情,一会儿又在小城的西街拐角侧听黑胶唱片。时而一路颠簸去往天涯海角,时而在街道的路灯下面 “体验她嘴唇的颤栗”。自己的思绪似乎跟诗中人的身影一回回重叠起来。

古今中外,精于呈情表心者往往善摹山水,或籍山水之其千变万化,去刻绘万象,构织佳境;或于风光流动、音声变幻蕴藏所愿;或借比喻象征对比等等修辞,罗绘各类风格彼此相近、相对、相反社会形态,揭示自我繁富的内心。山水为缘,融情寓意,可谓“寄语”的最大平台。屈子著离骚书九章发天问启招魂,“涉江”“哀郢”“河伯”“山鬼”,等等连标题都离不开山水,行文中就更于山水间如泣如诉他的家国情怀。唐诗宋词,哪一位诗词人物不是驾驭山水的能手?连评诗论理的司空图写《诗品》,都拿山水来托底。他从雄浑冲淡到绮丽自然,乃于缜密疏野,及至旷达流动,每品均借山水景物的情状来描摹。回观本诗集,诗里见山水,山水里有诗,方严亦自评,他的诗作,正是山、水的心灵诗语。

“山、水缘于自然,山水之诗描绘了中国最古老的意象和历史,传承了最灿烂的文化。”方严自我表白,正是通过寄语山水,“缅怀那一弯明月照亮的祖先跋涉山水的足迹,灵魂就定向了山水。”在她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山水,走在山水之间,在自然光色的映衬下,“我的心属于山,我的心属于水。”可见方严的寄语山水,既合乎诗写规律,恰恰又是一种经典传承。她坦陈这么一部《山水诗笺》是将从“山水之间收获的灵感”与来自“山水的美激发出强烈而绵绵而有力的情感”和依此所释放的心怀等种种“写作的力量”组织在一起,借“山、水就像用抒情的笔向我所能眺望的天地泼墨。”倚托山水“打开我体内挤压太多的语词,像极了宽容我青春岁月的水库,用温柔的语调,成就了我沉默已久的诗句。” 她的山水诗路,是传承,也是探寻。

情景描写、情状的描摹是她的强项。进茶城,泡茶品茶,所遇是“将碧潭飘雪与劳顿放进缺角杯里泡/案上桌灯晶莹,花儿含苞,与我脾性相合的人/品茶,谈插花、说养一只叫桂圆的猫、说玉兰盛开的香”。不仅写了家乡安徽和江南的景致,也写西南及各地的山水。山水,写写苍山洱海,“洱海泱泱,鹭鸶拍水/苍山的肌肤/在洱海里透着光泽,满目的温润”,“那风那花那月那雪,在月下摇晃/拿着一沓信,闭上眼睛,心在宁静的鼾声中落定/泉边没有蝴蝶,花朵还没有全部开放”。看,在这里,景中有情,情带着景,这是情景与山水诗一体的最佳写照。

她写山水的偏好,由来有自。她自己曾经描述,学生时代就会利用假日到山里采风,挎着包、带着笔走在夜间的街中央,沉默地望着街景,观察暗暗地灯光的色斑,站在未能完成形象的雕塑前,在别人爬进被窝的时间,听着虫鸟一声近、一声远,从而构思出一首又一首诗的意境。看来,她的山水写功,由大量的诗写训练得来,而且这样的训练,是有明确的方向的,就如她所坦陈的那样,山水给予太多的想象,在山水的课堂里,长诗如同在山林长跑,短小如花朵的诗歌如同在山林散步。她说当漫游到一座山一个村寨,在潺缓的流水间歌唱,所有的声音,都通向光明。

当然,写景多为写情。方严的诗不例外,这是方严诗的重头戏。她所写的苍山洱海,景深之后是“身上滚动起比湖水还深邃的爱与风情”,这才是写山水诗笺的“真性情”和如实“表白”。山水,只是寓于表白的场地和工具。在《山水诗笺》里,方严是如何借景表白的?

看看《在冶父山谈起隐秘的心事》这首诗,在“将梵净山写到了第十遍,我已回到安徽的庐江”后,看着“乌云还是继续聚集”,让“我的惭愧像天空中/飘着的白云,结中还有结”,这样的“结”,其实并不在是山上的树丛、碧绿曲折的小溪、山顶上的铸剑池,关心的是“相拥的枝叶,呈现出爱的原本的样子”,连梦里“流过来的浪花”也想望是“午夜在我枕中落的那一朵”,以至于“不与人言”的“胸中有痛”,只能“自己细品”。这样的“结”,贯穿于她的多数山水,可以视为她“隐秘的心事”和那些需要“重新认识了一遍”的“爱情”,或许这些爱情,是思念,也可能只是惆怅而已。当“车过青海湖的时候”,看到的“其中的一朵云在青海的天空”,想到的却是“漂浮,却可以让心中的秘密,从容地打开”。她望着断桥,却未能将“思念断了”,由此还想到“而被我远望的断桥,在本该圆满的结局里”,想到这个结局,是跟众多游客一样,“带回到自己的情爱故事里去回味”。她自称“不远千里万里,跋涉了丛林围绕的群山”,其实是“一个闭起眼睛,任风波在脚下荡漾的人”。她的情爱是忽明忽暗的,是冷中蕴热的。而这些,山水是最好的掩体,树林草木花鸟乃到天空和白云,只是她切入或转移视角的暂借物。她目标明确,写山水不是为山水,写景就是为了写情,尤其是狭义的“情”,带着“爱”的“情”。就如诗题所宣示的,借助“从朝天辣椒的麻红旁翻过雷公山/想圆吊脚楼的梦”来写“谁家的阿妹”,或是“我的故事”,目标就是要“串起爱情”。

不管是“花在镜头下的软/露水滴落的莹”,还是”走在街道,任由阳光画出我的影子/静静地凝视守着苹果、橘子叫卖的老人/似乎那边有着一个和我一样想要去的地方/或不愿提及的过去”,或是写“从她的旁边经过,她还是像往常一样/将我拉长,又拉长”的影子,就是很明确地,要写的就是情,情感,情义,情愁,对情的热望。对着“江湖已老男人也老”的现状,仍然期待着“入怀”,想望“多了点泪如梨花的缠绵”,“多点绝响的爱情”。

方严诗中的情怀,不仅有男女之情呢喃情怀,还有亲人间的温暖情怀,有为家国分忧期待奋进的情怀。

她的老家或许离秋浦河不远,当“山熟睡在丽水里/鸟鸣猿啸,扰醒一场好梦”时,他恰好能感受到,“船走清波,在诗情的掌上激扬/李白那潇洒的侠影/将一河波光粼粼的春色拉得那样悠长”。作为诗人,对李白的敬仰,这是一种由里透外的情怀,用诗境来书写,一点也不夸张、夸大。”酒入喉,十七首歌泼墨而下/欲去云巅上,与天比狂/你在风霜里吟哦,在弯曲的河流舞出白练/云天太难攀,即刻漂去尘里的乡心/把余兴托付给这片皖山秀水”,这就是诗人一见秋浦河就自然而然会发出的吟唱,当然也就能体会他“在更轻的舟里”,即使“无酒可饮”,也会由“每一片水花/每一转涛声/都忆想起你每一页的浪漫”。

在《父与子》里,她回味“1998年,梅雨季节/日历上的每一天都是浸透了雨水/电闪频频,大雨从天空中倾盆而下/洪水肆虐江淮大地,堤坝面临溃堤/当街道成为划船的水路,村庄成为岛屿/我在洪流中得救”,如此写景,是为了写“我”这个“被抱起的孩子”,她能透过“稚嫩的眼神恋上迷彩的神圣?此时父亲肩扛装满沙土的重袋、正在溃堤之处,守护山河,守护家园/事后感激的泪水从脸颊滑落/湿透了父亲的胸襟”,这一套描写,是套中套里的情节。外面的大套是“讲给我的故事”的父亲,他让我对他“久蕴于胸,每每动容”,而以行动来回报,“2020年,我承传了您当年的豪气/洪流之中/穿上童年追赶的梦幻迷彩守护大地/肩背上脱落的死皮/是烙在我身上的军功章/手掌磨破的水泡/是我人生中最伟大的纪念/挡住洪水的恶魔/撕开黑夜的帷幕/实现幼时的誓言。这样一首诗,足够了,父女情深与家国情怀融为一诗,感动自己,也感动读诗的人。如此情怀,是在传承中展现的,是在具体事件的诗写演进中完成的,“在洪流之中,在水的边缘/与父亲一样挺拔,得到父亲的认同/是为家乡安澜,是为亮丽的青春得以延续”,这一过程,方严完成了情怀的倾注,我们也看到了在事实中完成了诗意的形塑。

方严的山水诗,质地纯粹,清澈灵动,“情”融山水,山水中舒展情怀,内富思考,作为一位95后诗人,前途无量。诗对于她的成长而言,也确如他自己所坦陈的那样,诗让她拥有了一双洞察万物奥秘的慧眼,挖掘出内心深处的渴望,寻找出世间的爱,体会到爱的奇妙滋味,让无尽的爱意留在明快的语调中,让不变的誓言进入他的心灵。依托她独到的诗写天赋,继续努力,在富有诗性的表达中,不断地撑开诗的视界,超越山水,诗品境界更上层楼,未来可期。

◎皖南黄昏

闪光的铁轨散着余温

火车向远处飞驰

掉头看见的落日

将故乡举得很高很远


山雾,把曾经和你一饮而尽的晚夜

抛在身后

错乱的道路上发生的那些错过之爱

只能回味

唯有返回使我如此激动


返回在北京

夜深人静的时候不断想念着皖南

曾到杏花村,蒹葭深处,临水

看见阳光、白云、蓝天

但仍看到夕阳坠落

慢慢落,慢慢落,落在

匍匐的山脉,落在可爱的绵羊匍匐的痴想处


皖南、杏花村、清溪河

距离我很远的桃花潭

由着日落将微黄的等待伸进体内

身外的世界,慢慢,慢慢,一寸,一寸,变暗

心内的灯,隔着窗户又似星光,渐渐,透亮


◎夜旅

穿越霓虹的河流,昆明越来越远

列车在和霓虹的河流赛跑,它们在打赌

我走弯了的腿骨就像疲累的问号

会不会突然变成感叹号,放不下那些

柔软的事物,把影子一点一点的挪回昆明

在明日的晨光里落定转角

曲靖站到了

贵阳站到了

凯里站到了

怀化站到了,长沙站

迷迷蒙蒙地过了

蓦然回头的时候,武汉过去了

在六安还没有经过的时候

突然发现跑了这么多的站

还是没有跑出自己的生活

就像高铁跑不脱轨道

如果车厢里睡去的人们啊

可以从变化多端的人生里

悟出不变的是变化,从不变的变化里跑出

追求变化里不变的初心,我便粲然一笑

当星辰透过玻璃掷入我打开的水杯里

我的思绪

便像出世的佛

浮浮沉沉


◎老去的江湖

江湖已老 男人也老

一轮圆圆的夜月,挂在了长空的老腰上

我忘掉自己的名字 江湖也褪去风起云涌

这个江湖 不再是那个江湖

男人也老 不再是手握飞刀的男人

只是多了点已为人父的温柔

江湖也老 多了点泪如梨花的缠绵

女人入怀 江湖上多了点绝响的爱情


◎我怀念……

明月升帐,古老的松柏

拥有了自己的明亮

流逝的水,绵延起来

就像淡淡的乡愁

也像你的叹息

叹息很轻,很轻

被心海典藏

一帧一帧地穿过了城郭

悬挂在天幕上辉映

归于烟尘,归于小河

却不归我


眼睛被周围的灯火包围

被生活的色彩重重包围

把白昼坐成漫天星辰的夜晚

把洗不尽的春色

坐成冷冽寒冬

才发现没有人在等候

我怀念,中秋的圆月

以及每一颗

连接成线的星星

就像我们背对背坐着

静默不语


◎面对一朵海棠花

雨落沉沉,海棠咽下透明的泪水

肠断而歌苦,窗后的瘦影因我惆怅:

情话的字粒,卡在咽喉,化为轻咳

六杯酒后,呕吐出梦碎的悲与忧

泪水成诗,写成花容挂在枝头绽放亮彩

许她每年可采几朵楚楚有致的粉红。


雨后天晴,霓虹灿丽,时光有序

人影含窗,笛音萦绕,漫溢梦中的蓝

风吹野花倾伏、青草繁饶,一树粉红

阳光映进她瞳孔,让我动情地回首

粉花与翠叶、斑斓的枝影,纷纭交错

海棠摇曳娇羞,暗香浸染衣袖

我擦净每一朵花瓣上的行行凝露

衬着阳光,道出每夜相思的熬煮

许海棠一树绚烂,许她一生幸福


◎串起爱情

闪电来临之前是蝴蝶在花边翩舞、嬉戏的时候

而我正在头疼、失眠,却无人可诉

谁家的阿妹把名字写进我的故事

满面阳光,拉着我

从朝天辣椒的麻红旁翻过雷公山

想圆吊脚楼的梦


复杂诗篇酿造的河水流淌在歌谣升起的地方

晨风一阵接一阵地吹,太阳升高映出红脸

红脸的我对着脸红的你说着赞美你的句

拉着手从路上走过,守着朵朵白云

等着云上长出良药为我驱寒、止痛

对着锦屏的清水江边的倒影,珍惜每一次日出

赶赴自由的山岗,朗诵一支爱情的赞歌


上天,给我们准备了漫天星光,果园,茶

为我们准备了花海,而我为了遇见你

从贵阳的喷水池,穿越去麻江三十六道拐

情诗尾随而至

在珍贵的日落之前途中摇晃

模仿蝴蝶在山坡的是你

打开画板画出蔷薇的是你

来往于贵阳与凯里的还是你


我在路的这一边狂跑

想着你在另一边的日常

会不会有自己的一片玫瑰色海洋

穿江,过脊,去看我的阿妹

让我去体验,她嘴唇的颤栗


夜晚,像萤火虫般美美的贴着乔木杜鹃一路飞

来往于隐秘的村落与浓淡相间的树丛

走进凯里苗寨温暖的灯光

我要大声歌唱,真情抒情

让每一次呼吸,都留镇远青溪美酒留下的清爽

臣服于你优雅的美,一起数着岑巩桃花

看哪几枝能领悟到尘世的美


把我们一起看过的每一次日出日落

写在诗歌里,不管美好的东西是否短暂

从凌晨出发,以爱人的名义

饮酒、狂欢、拥抱

直至黄昏


◎茶城,与茶相约

天空的筒裙上绣着从云缝里,撞开的晚霞

车子减慢速度驶向站点,人群分支处有一条路

通向茶城,在即将到来的转角有我们一起

听雨水轻吟的咖啡厅

从唐诗里转化过来的情话

和沿着云贵川山脊的曲线慢慢回返的记忆


酒人走过天街,我走过天桥

不知道夕阳躲去了哪里

走进喧嚣无法比拟的静美的茶城

馨香钻入心上的涟漪

取沸水淋杯、沥干

将碧潭飘雪与劳顿放进缺角杯里泡

案上桌灯晶莹,花儿含苞,与我脾性相合的人

品茶,谈插花、说养一只叫桂圆的猫、说玉兰盛开的香

品茶,也品给我一些乐享幸福的人


在偌大的茶城,捧一个缺角还漏水的茶杯

从身上,过滤出一些很多年不肯说的秘密

只是情有所愿而已

再温上一壶白酒

在还没有被酒精浇灌的时候

我的脸 持续着你的赞美声拂过的脸红

再写一首像徐志摩那样的好诗


◎在冶父山谈起隐秘的心事

将梵净山写到了第十遍,我已回到安徽

回到安徽的庐江

乌云还是继续聚集,阳光还是照样能离开

只是我的惭愧像天空中

飘着的白云,结中还有结


天空下的冶父山大吗?美丽吗?

原是阳光盛满了它的茁壮、俊美、孤傲

还有山上的树丛,树丛间飞出的画眉鸟

飞旋在,那一方持久的碧绿,小溪的曲折


过年之前,到过年之后的三月份,我们都在冶父山

赞叹这里的阳光,多暖,多匀,多好

日子一如从前,只是我在冶父山,调慢了脚步

从不认识冶父山的爱情故事,到已知晓山顶有铸剑池

池口的东西两侧有连朴,粗细一样,彼此以

相同的弯曲的姿势,相互靠近,相互成长

阳光从缺口照了进来,枝叶相拥

相拥的枝叶,呈现出爱的原本的样子


卸下肩上的包袱,之后的每天

我们都在冶父山上看春天洗礼后的长江水

看似从梦里流过来的浪花

是不是午夜在我枕中落的那一朵

一直想问你,那么可爱的一小朵

是否会在午夜后的清晨

搅扰你无法安睡,让你披衣起身,想着

波光推拥着波光,后浪簇拥着前浪

胸中有痛,却不与人言,却自己细品


江水喃喃在身后

禅寺里的僧人预测的事物,在冶父山的背面唱吟

让我们看清自己

藏着凡俗之心,牵挂我们下山后的那些简单

那些零碎,那些午夜后默默流下来的泪水

不记得有多少日子没有仰头,数星辰亮了几颗

也不再向占卜的人交出那一双紧握羊毫笔的手


这个春天,阳光下,我们在冶父山

谈起隐秘的心事

将爱情重新认识了一遍,将自己的往事删除一遍

伴着江水在钟鼓的背面

植下菩提树、红枫树、桂花树、丁香树

任清风慢吹,任每一片叶子在冶父山摇晃、哗哗

沿着通向山下的台阶一级落一级地聊

从现在,到暮年

看风吹起树叶片片散落在地

如把以前的错,抛洒入泥

瞧,阳光下,我的影子,是那样的清晰

她的眼睛,也是那么明亮

一样散发着青春的光芒

一样在春天的梦里嗅着微风送来的香


◎黄果树瀑布

当我看到你

脸上虽没有写满太大的惊讶

但心灵是震撼的

洁白、圆润、晶莹

爆响是你该有的样子


爬向你身后的山,回身观望

我看见,彩虹,用它七彩的光芒

独有的礼节

隐住,所有来访者的身影


轻轻地,轻轻,绕着你转了一圈

又一圈,我开始

决定在脑子里印上你的模样

在回家的路上,留下一首关于你的歌


◎梵净山的钟声

走入梵净山,带着仰慕

身后,为山梁停留的不是经

是风从书中翻出的树叶和草木

为将要上山的我,送上好心情


踏进云雾的故乡,会想起书中的漂流瓶

写下了什么愿望

也许会明白那艘远征的船的破碎

漂流瓶或许也跟着破碎


山上钟响二声

不影响路旁一片自开自醉的乔木杜鹃

我尽管慢慢欣赏

满面阳光,看得眼疼

鸟鸣的声音从我的左耳进去

寂寂一过至右耳,安放了深重的灵魂


钟响三声,每缕微风都带着醉意

天空精心描绘的云彩

足以打动所有的石头列阵

让草木想自己隐秘的心事

等到,花红了这里的山顶

从日出等到日落

等来让炊烟在山顶挥洒彩虹的人

来喊自己的名字


钟声又响,也无声,敲打在心

你一定知道,它触动到我心中最柔软的记忆

我视觉、听觉在僵硬的身体里蠢蠢欲动

距离我很近的地方,站着的是你

你却说深沉的宗教梵语,吸引我走进未知的峡谷

生死相随


钟响六声,那水、那瀑,都爱过了

这里,让你打通全身的脉络

这里,有红糖糍粑的甜蜜和朝天红椒的蜜语

钟响七声,预测到以后的我还会再来

钟响八声,梵净山下的烟火正烈

钟响九声,流水回头,在云朵里生,在山峰上落

一路狂奔,看着我自己喊自己

不在山顶打坐,只小声启悟

长时间听着大钟的声音,不由得发现

这个熟悉的声音很像是某月某天擦肩而过的人

第一百零八下,梵净山的金顶放彩

晚风清凉,流水回头,看着我们从这里远行

在密林间,小声地为你读一首诗

之后,缓缓下山

图片1.png

方严,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青联委员,安徽省当代诗歌研究会会员,《中国诗人生日大典》执行主编。2016年开始创作,先后出版诗集《忽然安澜》《云间》《山水诗笺》、韩文诗集《梵净山的钟声》、日文诗集《在路上》等5部。作品在《扬子江》《绿风》《作家文摘》《中国艺术报》《诗选刊》《上海文学》《延河诗歌特刊》《江南》《奔流》《绿风》《鸭绿江》《唐山文学》《椰城》《延河》《长江丛刊》《安徽文学》《散文选刊》《草原》《作家》《浙江诗人》《三角洲》《妇女》等刊物发表。书籍曾被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池州市图书馆收藏,获得2022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三等奖、第11届人人文学奖、第八届亚洲诗人奖“青年诗人奖”。

洪君植,诗人、翻译家、出版人。1966年生于黑龙江宁安市,神学硕士,哲学博士,现居美国纽约。担纲《中国现代诗系》(中韩对照诗集)和《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译丛》(中韩对照诗集)《巅峰译丛》(中韩对照诗集)《21世纪中国文学丛书》(中韩对照诗集)等的推介,被誉为“中韩民间文化交流大使”。已出版个人著作50余部。

微信图片_20220901084824.jpg

来源:红网

作者:洪君植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847/56/1362048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