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态文学丨王建国:复苏的河流

来源:红网 作者:王建国 编辑:施文 2024-03-20 11:46:43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图片

作者在沅江边

复苏的河流

文/王建国

老家的村子藏在沅江南岸的丘陵深处,距离沅江约三十公里。西去十里,有一条河,东走十里,也有一条河。两条小河就像两条长蛇,自南向北,挨着我们村子一路逶迤向沅江游去。西边的叫枉水河,东边的叫沧浪河。那两条河流经村子附近时,还只是河的雏形。叫它们溪,可能更合适一些。只有在入沅江的近十里水路,才会一本正经地筑起河堤,有采砂的小船出入,水面渐渐开阔,长成河流的样子。

家乡的这一段,一年中,有大半时间水流纤细,河床的细沙上躺着光滑的鹅卵石,就像不修边幅的村姑,大大咧咧地把身子的隐秘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河流就像莽撞的醉汉,脚步踉跄,在峡谷和田野间,走得轻飘飘的,歪歪扭扭,七弯八拐。时而一跃而下,扯出一挂瀑布,激起哗哗啦啦的水声,聚成一汪墨绿的深潭,成为鱼虾螃蟹们的乐园。河岸和田野没有明显的界线,翠绿的野草和五颜六色的野花葳蕤蓬勃,海浪一样向两边蔓延汹涌。唯一可以当做标记的,是站在水流两旁的树,大多为杨树和柳树。这些临水而居的杨柳,歪脖斜腿,没有一棵是站得直的。

只有在夏天雨季,才能看出河流的样子。上游山洪齐发,滔滔而下,咆哮嘶吼,胀满了河道。浑黄的水流抽打着杨柳们歪斜的身子,脱缰的野马一样溢出了堤岸。雨过天晴,洪水迅速退去,小河很快就瘦成了溪。只有一些从上游冲下来的枯草,还有一些破布条、塑料袋、烂鞋子,它们高高地挂在杨树和柳树的枝杈上,昭示着水流充沛的过往。

溪水太孱弱,托不起行船,却养得起水鸟。野鸭、鹭鸶、沙鸥、白鹭,有鱼虾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身影。清晨或黄昏,耀眼的翅膀在滩涂上起起落落,它们是潺潺清溪记忆中的点点风帆。河坡上,一年四季都有牛羊吃草,水牛和山羊居多,叮叮当当的铃铛和着泠泠的溪水,将时光衬托得悠远绵长。

小学和初中,春秋季节,老师总会带学生到沧浪河边野炊。一大群孩子,散落到河边,捡拾鹅卵石,捉鱼摸虾,在河坡的草甸上摔跤打滚,那是河流吸引过来的另一队水鸟,另一群牛羊。玩累了,便引溪水,就着河边的坡地,凿灶架锅,生火弄炊。一时间,寂静的河滩欢笑阵阵,炊烟袅袅。

外婆家住在沧浪河对岸的汉寿县,沧浪河边的朱家铺渡口,成了去往外婆家的必经之路。那时,河上没有桥,我们去往外婆家,或者外婆那边的舅舅姨妈们,一律涉水往返。一年中总会有那么几次,清明、端午、中秋、春节,一家人脱掉鞋袜,挽起裤脚,欢天喜地地蹚过清澈的河水。偶尔,河面上会横着一只小木船,两岸用绳子牵着,冬天水寒,由渡客自己拉着绳子过河,上岸时,在船舱的搪瓷盆里放几分零钱,算作渡河费。

那年清明过后,连降暴雨,河那边传来了外公病危的噩耗。一家人心急如焚,赶去见外公最后一面。没想到一向温驯的沧浪河洪水泛滥,黄浪滔天。朱家铺渡口的小木船早已经不知去向。渡口老伯告知,往上游走五里地,有一座木桥,可以过河。父母拖着我们赶到木桥边,木桥被洪水掀掉了桥面的木板,只剩下两根木头孤零零地横在湍急的水流之上。一家人相互搀扶,颤颤巍巍,连走带爬地过了木桥,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跌入滔滔洪流,个个惊出一身冷汗。那是沧浪河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后怕。

西边的枉水河,光顾得相对稀少一些。黄土店和草坪两大集镇,就在枉水河边,它们就像枉水这根青藤上结出的两个大冬瓜。每逢去赶集,总要到河边去看一看。这一带多矿,河滩上的鹅卵石色彩斑斓,或圆或扁,相映成趣,十分惹人喜爱。每次到河边,都要挑拣一大捧鹅卵石带回家。黄土店的金霞山有金矿,这一带的砂石中富含黄金。一年四季,溪流中都有淘金人的身影。我们蹲在水坝上,看淘金人从溪流中挖出细沙,倒进一个两头上翘的斗形木盆里,在溪水里使劲地摇晃。砂石被一层一层从木盆中淘洗掉,淘到最后,总有细小的金子颗粒沉在盆底。淘金人小心翼翼地将这些闪烁着华贵光泽的微小颗粒铲进系在腰间的袋子里。看着这些腰缠黄金的淘金人,艳羡不已。

光阴如这小河流水,不经意间就溜走了。当年在河边玩耍嬉戏的孩童很快就长大了,河流似乎越变越小了。终于有一天,我顺着河流的走向,告别了小河,汇入了沅江,走向了江边的城市。两条河,渐渐流成了我童年和少年的记忆。

多年后,我成了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某一日,教学生学古文《楚辞》,我从屈原两千多年前写的诗句中,看到了那两条渺小得像溪沟的小河的影子,一时惊呆了。你听,“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子行吟中的枉渚,就是枉水上的小洲。沧浪之水,地名归属虽有争议,但一定与文中诗人与渔夫互答的歌词“沧浪”有关。逆着纷披的岁月,我再一次回望家乡的小河,感慨唏嘘。

据常德县志记载,枉水发源于武陵山余脉九龙山,位于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与安化县交界处。全长50余公里,由南向北,流经沧山、黄土店、草坪、二里岗、响水垱、茅湾,最后由德山汇入沅江。沧水,发源于九龙山东面的沧山,与枉水基本同源同向。全长60余公里,流经常德、汉寿两县,东北向至汉寿沧港与浪水汇合,在沅水下游距枉水30公里处注入沅江。

在老人们回忆里,很久很久以前,枉水和沧浪,一路都是可以行船的。在古书记载的“沧山八景”中,就有“沧浪泛舟”胜景。那时候两条河水流充沛,河面波光粼粼,岸边有青翠的杨柳,水面有成群的水鸟,水中有丰富的鱼虾,有吊脚木楼临河而立,有青石码头和渡船横在两岸。晨昏时分,桨声伴着捣衣声顺着河流此起彼伏。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地表山河也经不住岁月的变迁。受气候和人力的影响,许多湖泊和河流在严重的“缩水”,长河变短,大河变小,小河成溪。近百年间,人们在上游掐头建水库,在中游拦腰筑水坝,两条河水流量急剧减少,几近断流。采砂、淘金,加上流沙淤积,使原本开阔的河床千疮百孔,如历经兵戈的古战场,只剩下时光沧桑的轮廓。

若非那些古老诗句的点醒,这两条以溪的形态呈现在我童年和少年记忆中的河流,也许在我生命里消失了。

经过近些年的综合治理,两条河又渐渐恢复了元气,在规整的堤岸和河坝的约束与引导之下,水流日渐充沛,河流的轮廓逐步显现。田野和山边升腾起了氤氲的水气,水鸟们白色的翅膀如一首首田园诗,翩然飞过河上的小桥,掠过河流的晨昏。枉水和沧水,“绿水绕青山,行船下沅江”的复兴图景,假以时日,一定会重现。

王建国,常德市鼎城区教师进修学校老师。毛泽东文学院第十二期作家班毕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曲艺》《湖南文学》《星星诗刊》《南方周末》《湖南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随笔百余篇。出版散文集《何处是故乡》。

图片

来源:红网

作者:王建国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847/64/1365166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