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散文丨蒋集政:红绿土桥油茶香

来源:红网 作者:蒋集政 编辑:施文 2024-04-19 17:06:54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180625094326.jpg

微信图片_20240419154132.jpg

陈章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绿土桥油茶香

文/蒋集政

2024年油菜花开时节,第一次到访土桥村。土桥村位于浏阳市镇头镇西部,由原土桥、金龙、莲花三个村合并而成,百里花木走廊穿境而过,村域面积19.34平方公里,辖45个村民小组5100余人。沿着南横线驶入土桥村,村口竖立着一幅巨大标牌——“红土地绿油茶,多彩土桥欢迎您”。

红色沃土

土桥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思政育人”先驱陈昌烈士的家乡。来到陈昌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镇头镇人大主席何志刚邀请陈昌烈士侄孙陈大宏向我们介绍陈昌烈士的生平事迹——

陈昌(1894-1930年),又名陈章甫,土桥碳坡人,生于广西梧州市,1902年随父母迁返故里。1908年考入浏阳金江高小,1911年就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14年湖南第四师范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合并,陈昌与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罗学瓒、张昆弟等结识。

由于志趣相投,“思想意识相近”,陈昌很快与毛泽东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1915年,毛泽东以笔名“二十八画生”发出征友启事:“二十八画生者,长沙布衣学子也。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留下的通信地址是“由第一师范附属小学陈章甫转交”。当时陈昌毕业任教于一师附小,可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

1917年寒假,毛泽东到浏阳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时,曾在陈昌家居住多日。陈昌故居建于1922年,坐东北朝西南,矩形布局,为两进式民宅,占地面积190平方米,现存前栋房屋为三大间两侧屋,砖木结构,覆小青瓦,后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由陈氏后裔相继拆除改建。

1930年1月,陈昌以中央特派员身份赴湘鄂西根据地。途中,在澧县不幸被捕。敌人企图以高官厚薪拉拢他,遭严词拒绝;继而施以酷刑,他始终坚贞不屈,决心“献身党的事业,死而无憾”。1930年2月,陈昌被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时年36岁。

……

土桥村不愧为红色沃土。何志刚介绍,土桥村不仅诞生了陈昌烈士,还涌现了熊国良、王瑞光、刘信初等10余名革命烈士。为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传播红色精神,近年来,镇党委充分挖掘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精心组织拍摄了清廉短视频《矢志践忠诚》、微纪录片《陈昌:中国共产党早期“思政育人”先驱》,推出清廉故事宣讲12期,其中微纪录片全网总播放量突破3000万。这是土桥的骄傲,也是镇头的荣耀。

微信图片_20240419154137.jpg

苗圃旁的油菜花田。

美丽村庄

近年来,土桥村以美丽屋场建设为契机,依托绿色景观优势,立足万亩油茶产业,深度挖掘绿色文化底蕴,传承陈昌烈士革命精神,以“红色土桥、绿映青莲”为主题,以唐家煅河为纽带,以青莲路形成南北向发展轴,打造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区。村党总支副书记李铁钢介绍,示范片区位于莲花片、土桥片,涉及11个村民组176户700余人,沿线布局村庄入口、油茶产业、油茶庄园、小微水体、陈昌故居5个组团,努力实现产业成熟、水体成景、庭院成型、文化成魂,尽显土桥村的美丽与宜居。

来到莲花片美丽宜居村庄,只见道路宽敞,屋舍俨然,庭院整洁。唐家煅河码头边矗立着一只圆形木制水车,因为头天降雨,河水不很清澈,水中倒影有些模糊。倒是河岸的农田里,油菜花开得正艳,金黄色的花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农田一边的苗圃里,栽种的罗汉松枝叶茂盛,造型别致。远远看去,宛如一幅美丽田园彩色油画。

沿着Y049路前行,何志刚介绍,镇头镇“油茶特色小镇”规划布局为“一心两区四基地、一带一轴串多点”,“一心”即土桥村油茶产业示范核心区,Y049路则为示范核心区道路主动脉。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建设“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为目标,按照“公路强基础、环境上档次、服务再提升”的工作思路,不断改善农村运输条件,为乡村振兴提供交通保障。Y049路成功串连起“浏阳艺术科技馆—油茶小镇起步区—油茶科普体验园—油茶花开庄园—陈昌烈士故居”旅游线路,成为土桥村民增收致富的“产业路”。

唐家塅河许多河段几乎与Y049路平行,在阳光下波光粼粼,一株株柳树点缀河岸,嫩绿的柳枝条在春风中飘荡。唐家煅河是土桥村人民的母亲河,从土桥村穿村而过,土桥村段长达7.5公里。李铁钢说,唐家塅河曾经一度成为黑臭水体,每到夏天就水体发臭、蚊蝇乱飞,村民只能绕道而行。2021年,土桥村实施唐家塅河生态河道改造工程,包括基础开挖,基础抛片石,砼环保砖砌筑、灌浆、钢筋锚固,砼连锁砖铺砌、碎石垫层、铺土工布等。如今,唐家塅两岸景色宜人,成为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土桥村沿Y049路打造了江家湾、莲花台等美丽宜居村庄。李铁钢说,在美丽屋场建设中,土桥村突出乡土特色导向,保留延续乡村传统风貌和自然生态,保护好村落周边的山水林田草,尽量使用乡土植物和乡土工艺来营造景观,防止大拆大建和过度硬化。通过合理利用闲置地建设沿河休闲空间、文化停车广场、美丽庭院、示范菜园,改造生活污水小微水体示范点,沿线设置公交线路,解决村民和游客的出行需求。

漫步在土桥村美丽屋场,发现许多农户外墙上镌刻着朵朵青莲,还有油茶文化元素。李铁钢解释,油茶树坚硬紧实,油茶花洁白芬芳,茶籽油透明清亮,油茶也被视作“廉洁之树”。土桥村是长沙市纪委监委联点村,在长沙市纪委监委的帮助指导下,将清廉因子深植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建设清廉村居,赋能乡村振兴,绽放“廉洁之花”。

“接下来,我们将尽快实现美丽屋场全覆盖。”李铁钢表示,土桥村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与周边红色旅游景点联动,共同打造乡村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切实发挥镇头镇油茶小镇核心示范区功能,建设集种苗培育、油茶加工、衍生品研发制作、观光体验等于一体的油茶基地;确定“茶乡花海”村域旅游发展定位,整合陈昌烈士故居、炭坡美丽宜居村庄等特色旅游资源,实现休闲、研学融合发展,打造“茶乡花海”生态型主题公园……

微信图片_20240419154140.jpg

美丽屋场示范片。

油茶飘香

油茶树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喜温暖,怕寒冷,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山海经》有云:“员木,南方油食也。”“员木”即油茶树。南宋郑樵所著《通志》记载“南方山土多植其木”,说明当时油茶树已进入大量栽培阶段。《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则记述了油茶树在我国荒山栽植的重要意义。

油茶种植历史悠久,茶油食用同样时代久远。明代《农政全书》、清代《本草纲目拾遗》《随意居饮食谱》等古籍,都提及山茶油“明目亮发、润肠通便、清热化湿、杀虫解毒”等食用功能。唐代诗人李商隐曾被山茶油的美味折服,感叹“芳香滋补味津津,一瓯冲出安昌春”。

茶油更成为清代“皇封御贡”。雍正至武陟视察黄河验工,知县吴世禄以油茶进奉,雍正食之大喜,赞曰“怀庆油茶润如酥,山珍海味难媲美”,茶油从此“御贡”皇室。乾隆下江南至官山,见此地百姓榨油“御贡”的辛劳,深为感动。回京后在御供坡一带建皇家榨油坊,赐名“街道坊”,跋为其上曰“古道油香三千里,御街坊内养天年”。宫中太医以茶油为原材料制成美容液,后宫趋之若鹜,以之抹脸,作为驻颜之术。

湖南因为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各地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6~19℃,是油茶主要产区之一。浏阳市气候受地势影响,由湘赣边界山区气候向湘中丘陵盆地气候过渡,非常适宜油茶生长。镇头镇是全省有名的“油茶特色小镇”,拥有着全省唯一连片10万亩油茶林。

油茶更是土桥村的传统产业,村民有浓厚的油茶情结。村党总支副书记李铁刚介绍,土桥村以苗木种植为主,近年来以镇头“油茶文旅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油茶种植,现有集中连片的油茶林1.7万亩,建有油茶生态林改良示范区——油茶文化大观园,成为镇头“油茶小镇”建设核心区。

来到油茶文化大观园“闻香台”,闻香台造型最上面为两只合抱的手掌高举向天,掌心之中满是茶籽;手掌之下、基座之上是一只只叠放的竹箩,竹箩中也满堆着茶籽,寓意既是“闻香”,也寄托着丰收的美好愿景。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油茶多为家庭式生产,缺乏科学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老油茶林产量较低,村民守着“金山”却过着穷日子。何志刚说,为提高茶油产量,2019年以来,镇头镇实施油茶丰产林建设,采取“统一空间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林道建设、统一种苗供应、统一产品品牌”的方式,由镇级统筹,村级牵头,村民合作社具体实施,对油茶林进行大规模更新改造,由浏阳市油茶花开土地专业合作社进行具体实施,目前已经更新改造油茶林6000余亩。

看着改造后的油茶林,镇农办主任周烽源告诉我们,这种改造方式称之为“带状更新”,即每三排老树砍除两排降低密度,同时栽种良种新苗,使油茶树接受更多的阳光与养分,新植株挂果后再将保留的老树挖除,进入丰产期后,预计亩产增加30公斤产量,收入增加3000元/亩。同时在更新改造后的油茶幼林中套种农作物,发展林下经济,降低抚育成本。

改造后的油茶林光照充足,养料充分,不仅油茶树生长旺盛,林下作物也蓬勃生长,成为村民致富的新途径。2020年,土桥村套种杜鹃、红继木等球状花灌木,西瓜、辣椒等农作物近2000亩。土桥村的老林农卢术根在对自家30多亩油茶林进行改造后,成立合作社,在土桥村承包400亩改造后的油茶林。

来到军奇油坊,李铁钢介绍,这是2023年12月营业的一家新油坊,从油坊的每一道工序可以展示榨油的全过程:干茶籽倒进炒货机里,炒干水分后,茶籽沿着机器管道依次进入粉碎、蒸胚、制饼、压榨……环节,金黄透亮的茶油便会顺着榨油机流出来。此时虽然没有进行榨油生产,但油坊里遗留着浓郁醇厚的茶油香味,不禁联想到浏阳蒸菜的味道,顿觉味蕾翻滚……

(文中图片系作者提供)

蒋集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红网

作者:蒋集政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848/53/1374741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