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潇水流深》序丨谢宗玉:潇水,书写不尽的文学母题

来源:红网 作者:谢宗玉 编辑:施文 2024-04-19 17:06:25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180625094326.jpg

2.jpg

(《潇水流深》,何田昌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

潇水,书写不尽的文学母题

——序《潇水流深》

文/谢宗玉

田昌君新散文集《潇水流深》即将付梓,嘱我写序,我欣然应之。

去年初夏,参加在永州举办的中国山水散文节,主办方安排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们,去到永州辖下双牌县阳明山采风,田昌君携县文联、县作协几位文友出面接待和陪同,这是我与他初次相识。其间,他拿出我一本旧作,让我补签个名。

小半年后,他参加省作协在毛泽东文学院举办的湖南省首届少数民族作家班学习。一个月时间,我们相互有了更多交往和交谈,包括对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文章的互动留言。不时有对文学等诸多方面话题的交流,算得上比较对味那种。

田昌君生长、生活在湘江源头的潇水岸边,对这一条江河水域,对这条河流滋养的土地,对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过往和生生不息的生民,怀有深而真挚的情感。这从他的文学书写可以看出。他此前著有两部散文集,《潇水清清永水流》和《潇水涟漪》,这次结集成书的散文专著,依然执着地冠名《潇水流深》,足见“潇水”二字,在他内心之中以及他文学书写里的分量。潇水,定然是他书写不尽的文学母题。

潇水,是潇湘之重要部分。最近,我对“潇湘意象”亦有一些思考,也写下《江南江北,尽是潇湘意象》和《佛光里的潇湘》等系列文章。正好在《佛光里的潇湘》里,我(对古代“官学”)做了这样的分析:“以湖南为例,14州56县,唐代有明文记载设有州县学的,仅永州、道州、衡山县、江华县、延唐(宁远)县等5地”“现有史料表明,唐代进士科,共举行过262次,所录进士6656人。而湖南金榜题名的,仅有25人……更奇葩的是,这些进士差不多一半来自道州。”

地处湘南之地的古今永州(包括古道州,今道县),曾一度被贴上蛮夷之地的标签。加上唐宋以降,诸多遭贬谪的官员流寓到此,失意、彷徨、哀怨、苦闷、凄惨等情绪与心态,假借他们的诗文向外传播,给世人留下印象,永州即是偏荒的代名词。而从前述分析看,事实上又并非如此。因潇水与湘江交汇于此而得名潇湘之源雅称的永州,实则是堪称开化较早的地域。

田昌君等一干我所交识的文人,他们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自觉不自觉地被这种潇湘意象浸润,抑或因袭了某种精神与文化自觉,或“士人情怀”,不遗余力地为这片土地尽兴歌吟。交到我手上的《潇水流深》书稿里一篇篇散文,如《在飞檐翘角的光影下徜徉》《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柳子的三条“朋友圈”》《阅读鸦山》《在一畦油菜花田,怀想诚斋先生》《贤德不孤周濂溪》《待看生出故乡云》等等,都是这样的作品。这些作品试图缕析的人事,时间跨度逾百年,或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作者对这些历史过往的感知、人文的解读和对个体生命得失的感悟与思考,得出对今之我们仍有启迪意义的要旨。这些文字,令人读来有荡气回肠之感,充满人文散文特有的意蕴和力量。

“写文化散文,自然是需要极为深厚的文史修养。作者既要具有作家的灵性,还要具有学者的厚重。博通古今、学贯中西自不待言,还不能只是披着文化的外衣,仅仅停留在‘玉壶买春、赏雨茅屋’的士大夫审美情趣上,而是要真正深入传统文化之内核,极尽作者才力、学力、思力。既要思想深邃,见解独到,别出心裁,不落窠臼。又要文字纵横捭阖,挥洒自如,‘语不惊人死不休’。有光亮,也有温度。”

这是近来在《散文选刊》上偶尔读到张觅女士对文化散文写作的见解,我深以为然。文化散文作家就应该具备这样的思考与行为自觉。而田昌君这些年的写作实践,正是这般发力的,并且做得很好。

“曾经喧嚣繁华的生活,经过时间沉淀和作者思想之网的过滤,诉诸笔端已是平和、优雅、冲淡。细细品读他一篇篇散文,感觉之敏锐、笔触之细腻、描写之生动,都体现出作者用心生活、用心阅世、用心写作的特质,也让阅读这些文章成为一种愉悦,一种分享。”浏览《潇水流深》文稿,在附录部分所收评论家王敦权一篇评论里,我读到他引述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郑山明先生对田昌君作品一段点评。我认为,他们的评价,是客观中肯而颇具针对性的。相信读者诸君拿到这本集子,阅读他的作品,自会有我同样的感受。在此,我不再对其文本一一赘言。

是为序。

(原载《湖南日报》)

谢宗玉,散文家,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毛泽东文学院管理处主任。代表作有《遍地药香》《时光的盛宴》《贼日子》《与子书》《涂满阳光的村事》等。

何田昌,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毛泽东文学院首届少数民族作家班学员,有作品发表于《天津文学》《芒种》《火花》《海燕》《文艺生活》《岁月》等刊,出版散文集《潇水清清永水流》《潇水涟漪》。

来源:红网

作者:谢宗玉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848/53/1374745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