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散文丨吴茂盛:我们的八十年代,那些以梦为马的少年

来源:红网 作者:吴茂盛 编辑:施文 2024-04-02 14:18:00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40402141829.jpg

我们的八十年代,那些以梦为马的少年

文/吴茂盛

日子像一尾尾游走的小鱼,一转眼消失得无影无踪。易逝的是岁月,永恒的是记忆。譬如那些年。譬如那些以梦为马的少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代,那是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情怀的年代,那是一个思想自由奔放百花争艳的年代,那是一个白衣飘飘的年代。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到改革文学,涌现了王蒙、张贤亮、路遥、陈忠实、莫言、刘心武、贾平凹、张承志、谌容、丛维熙、余华、苏童、陆文夫、韩少功、冯骥才、阎连科、王安忆、张抗抗、史铁生、梁晓声、王朔等等一大批著名作家。这批作家,反思过去,思索当下,展望未来,可谓朗朗星空,星斗灿烂,熠熠生辉,令人惊叹。

是啊,那时更是诗歌迅速崛起和繁荣的时代。在那样一个独特的年代,在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之际,面对充满希望的明天,那些沉寂的诗人开始思考人生和憧憬理想,从而也涌现了邱华栋、李少君、马萧萧、安琪、周瑟瑟等一大批才华横溢、影响广泛的校园诗人。

在那样的一个文学黄金时代,一个文学可以改变命运的时代,我有幸成为了校园诗人中的一员。正是那些年,我们以文学少年的名义见证了那段激情澎湃梦想飞扬不可复制的历史。

小时候,我从未想过会成为一名作家。我的老家祁阳挂榜山是僻静的山村,祖祖辈辈都是没走出过大山的山民。对于十来岁都没看到马路的孩子来说,我的梦想就是翻过一座座大山,走得更远些。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81年的春节,父亲带我去县城走亲戚,宽阔的马路、奔驰的汽车、高高的电线杆、灯火阑珊的夜景……这些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一切深深地震撼着我,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后来在表姨妈家,最震撼我的并不是外面的世界,而是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当我翻阅它,慢慢地进入里面的世界后,已沉迷其中。我决定偷走它。正是这部被我藏在棉衣里“窃”来的书,让我爱上了文学。

确切地讲,《水浒传》是我接触到的第一部文学作品。作为山里孩子,除了语文课本便无其它课外读物可读。这样也好,课本上的文章只好反反复复地读。真是害苦了我的语文书,一本散发着油墨香的新书,开学发下来不到半个学期,就已经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了;往往翻着此页找不着彼页。不过,这样读下来,那些课文居然可以倒背如流了。当我如饥似渴读完《水浒传》后,只觉得施老先生写得太好了,哪敢有半点非分之想。

进入初中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借到一本叫《少年作文辅导》的杂志。这是专门刊登同龄人作文的刊物,我一口气读完后,第一反应就是这样的文章我也能写呀,我平时经常被老师当范文表扬的作文不比上面的差嘛。当时,我突然做了一个后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定:投稿。

经过反复权衡,我挑选了一篇自己觉得最好的文章,工工整整抄写后,装上信封,写上编辑部地址,贴上邮票,见没有人时偷偷地塞进了邮筒。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

几个月过去了,我自命不凡的“杰作”仿佛石沉大海,无声无息。一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就在我把投稿这事忘得差不多时,一天突然收到从长沙寄来的样刊和7元钱稿费。这篇发表在《少年作文辅导》1986年第8期的处女作,在我就读的文家冲中学轰动一时,连一向不苟言笑的邓校长也露出了微笑。就是这次不经意的投稿,让我一发而不可收,我写散文、写诗歌、也写小说。高中后,我一下子进入另一个更宽广的世界,学校有文学社,有庞大的文学爱好者队伍。我和后来成为诗人的毛梦溪、作家唐珍名等社员编辑油印刊物,组织采风活动,把发表的文章做成剪报珍藏起来……那时,我的作品在《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少年文艺》《潇湘文艺》《诗歌报》《湖南日报》等报刊遍地开花。后来我一直奇怪自己的运气怎么这样好,我所投的稿件大多被编辑采用了,很少退稿。真是如有神助啊。

那时,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我们最常用的通信方式就是写信。我曾经一天收到过几十封信,前前后后上万封。都是同龄人写来的,他(她)们有的寄来自己的习作相互交流,有的也请教成功秘诀。我知道,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作家梦诗人梦。其实,那时候我啥也不懂。好在,我们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少年兄弟姐妹马萧萧、邱华栋、洪烛、田晓菲、姜红伟、邵文杰、周劲松、周瑟瑟、冯桢炯、陈新文、周伟文、曾冬、赵红尘、何平、郁舟、安武林、丁捷、叶宁、雷霆、荷洁、贺永强、赵晓梦、罗广才、赵立群、黑骏马等等。我们频繁地通信,一起谈文学、谈理想、谈我们将来一定会成为鲁迅成为托尔斯泰会写出伟大的传世之作。

我们的八十年代,很多报刊整版整版地发表我们的作品报道我们的成才事迹,很多出版社编选我们的作品出版我们的著作,很多大学伸出了橄榄枝,提前免试录取了我们中的佼佼者。那些年,那些怀着作家梦的少年是幸运的,因为文学特长拿到了大学校门的入场券:田晓菲进了北京大学,洪烛、邱华栋、韦敏进了武汉大学,邵文杰、段华进了南开大学,毛梦溪进了北师大,雷霆进了厦门大学,贺永强进了吉林大学……是的,因为文学,我也终于走出了大山被保送上了大学。

我们的八十年代,虽已遥遥远去,但依然令人神往、怀念。那些以梦为马白衣飘飘的校园诗人,历经沧海桑田,归来是否还少年?

微信图片_20231008090459_副本.jpg

吴茂盛,湖南祁阳人,小说家、诗人、美术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永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永州市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东方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作品曾获潇湘文学奖、丁玲诗歌奖、全国青少年新诗奖、兰州军区《西北军事文学》首届优秀诗人奖等十多次奖项。著有诗集《无尘的歌唱》《独旅》《到达或者出发》和长篇小说《驻京办》《招生办》等10多部。

来源:红网

作者:吴茂盛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848/94/1369556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