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梁书正诗歌研讨会在长沙举行

来源:红网 作者:唐雨欣 编辑:施文 2024-04-02 16:51:15
时刻新闻
—分享—

WechatIMG1870.jpeg

3月31日,由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梁书正诗歌研讨会,在湖南毛泽东文学院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4月2日讯(记者 唐雨欣)梁书正一边写诗,一边每天在朋友圈发图卖土鸡蛋!这一番操作,让《诗刊》主编李少君有点“纳闷”他目前的身份。

原来,梁书正因为写诗出名了,被湖南湘西山村里的村民推选为当地乡村振兴代言人。他每天发朋友圈,是为村民推销农特产品。

3月31日,由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梁书正诗歌研讨会,在湖南毛泽东文学院举行。《诗刊》主编李少君,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张清华,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湘西州文联主席向午平等专家学者参与研讨。湖南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湖南省文学评论学会会长卓今主持会议。

“85后”梁书正,是湖南省湘西花垣县人,多年来坚持诗歌创作,出版《我心满怀人世恩光》《群山祈祷》《遍地繁花》《我把深情写在云端》等五部诗集,在各级刊物发表作品百余万字,曾获得紫金人民文学之星诗歌奖,红高粱诗歌奖,沈从文文学奖等奖项,还参加了诗刊社第38届“青春诗会”。

“希望书正能像诗集书名一样,永远‘心怀恩光’,用诗意的笔触去书写大地,歌颂祖国和人民。”胡革平表示,梁书正是一个农家“苦孩子”,这些年一直坚持创作,是省作协一直在关注的基层青年诗人。他从广东打工开始文学起步,成为现象级的“草根诗人”受到各界关注,意气风发地活跃在当代诗坛,现已入选湖南省文艺人才“三百工程”。

李少君比较早关注到了梁书正的诗歌创作。他认为,研讨梁书正的诗歌,必须结合梁书正的人生历程来谈。他将梁书正的诗歌创作分为两个时期,打工时期多以“铁架上的青春”“心疼”“乡愁”为题,书写青春的痛苦和浓厚的乡愁,回到湘西以后的诗歌可以看到诗人内心挣扎、焦灼之后达到的和谐与宁静。他以《春望》《洲上坪的黄昏》等诗为例,深刻地剖析诗歌与故乡,诗歌与生活,诗歌与理想,诗歌与人生的关系,深入地分析梁书正诗歌的继承、断裂、转变和延续,充分肯定梁书正的作品是向生活、大地和生命的致敬。

张清华认为,梁书正的诗歌是完全从生活中来的,聚焦的核心是生命本身,并且升华出一些关于生存的思考,有哲学的追求、感人的情境和动人的启示,是一种起源于生活、驻留于生命,思索于生存的写作。同时,他认为梁书正的诗歌具有非常清晰的画面感,这种画面与心灵内在的生存意蕴之间有很好的融合和张力,这种张力能让梁书正作品中的画面迅速地通向遥远的过去,或遥远的将来,甚至是永恒的一种时刻。他充分肯定梁书正诗歌中丰富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体验,蕴含了万物有灵的神性对话和佛家的空寂禅意,是非常值得关注和肯定的。

贺绍俊强调了梁书正诗歌中草根的根性,一方面接地气,融入自然,在天地生长,具有很深的根底。另一方面是这种根性具有哲学的思考,一种形而上的深度思索。并且对梁书正两个阶段的写作进行深入的解读,不论是打工时代的底层写作,或是返乡之后的诗歌创作,都有尊严和灵魂,具有宁静和宽恕的力量。他认为梁书正的诗歌真诚、深刻、慈悲,是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入领悟,和对大地与命运的追问与和解。

丛治辰在书面发言中谈到了梁书正诗歌的田园性、自然性和宗教性,他说梁书正把外在田园和心灵田园充分诗化,达到了一种无所不容、内外吐纳的圆融境界,上升到哲学甚至宗教的层面,达成一种哲学或宗教的大和谐,即使把死亡拉入田园牧歌,让人与万物的交融有了历史的向度,让田园具有了永恒的质感。调低戏剧性的断裂感和错愕感,使诗歌在语意的层面上连绵不断,减少诗行与诗行之间的差异度,让梁书正的诗更像是上古宗教的箴言。从这方面来讲,梁书正的写作或许为当下诗歌的写作形式提供了另外的可能性。

会上,刘长华、赵琳、吴正锋、谢淼等专家分别就梁书正诗歌的“群山”美学、诗歌节奏及语言、现实感及人民性、沉重感与豁达感交织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交流。湖南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张伟、龙昌黄、向志柱、邓谦林、罗山、刘启民、周紫薇等,从梁书正诗歌的两个文学土壤、“返回诗歌”的面向、古典资源传统、日常性的诗意书写、浓厚的乡土风情、返乡者的感情、风俗与神性、万物的声音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来源:红网

作者:唐雨欣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848/94/1369602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