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IGC+微短剧:人机携手创作,赋能新质生产力

来源:红网 作者:卜飞飞 凌菁 编辑:施文 2024-04-03 15:42:09
时刻新闻
—分享—

valley-7611815_960_720.jpg

AIGC+微短剧:人机携手创作,赋能新质生产力

文/卜飞飞 凌菁

近年来,随着数据、算力和算法的积累与迭代,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能力实现了质的提升。2022年中国AIGC行业核心市场规模达到11.5亿元,2023年增长至79.3亿元,当年全球AIGC产业融资超过1900亿元。从开创行业先河的ChatGPT、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到长文本理解生成领域的佼佼者Kimi,AIGC已经开始在创意产业中发力,特别是在微短剧创作方面。2024年1月3日,抖音与创壹科技联合出品的中国首部虚拟制片微短剧《柒两人生》发布,吸引了超过500万人的关注。3月22日,央视频推出了国内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该剧的美术、分镜、视频、配音、配乐全部由AI完成,标志着新技术与流程创新和内容创作的融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创作深发力、促成内容互动生态链

AIGC的核心在于其能够模拟人类的创造力,依赖于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分析和学习大量数据,自动生成连贯、有逻辑、规模化的内容。在微短剧创作中,这意味着可以快速生成剧本草稿、角色对话和情节概要,极大地提高创作效率。

延伸和丰富网文的创作。网文是微短剧剧本来源的主体,AIGC开创的“内容生产自动化”新模式,为网络文学和微短剧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作家助手妙笔版”是面向网络作家的AIGC应用尝试,它可以通过提供灵感、补充细节等方式,帮助作家丰富景物描写和角色设定,甚至生成角色形象图,为网络文学带来新的内容走向,同时也拓展了目前微短剧内核的“四大要素”,即穿越和逆袭剧中对抗封建世俗主义的一面、“霸总”剧追求自由浪漫爱情的幻想、各类套路与反套路体现的自由理智精神、科幻和悬疑剧中对人类文明的多元思索。在AI的驱动下,一些气泡小说、话本小说、互动小说的创作尝试脱离了网文原本的结构范式,更富有微短剧的气息。

AIGC凭借其大语言模型可以辅助创作者在角色对话和互动方面进行创新。通过捕捉语言的微妙差异和情感色彩,AI能够生成自然流畅且符合角色特性的对话脚本,甚至在多角色互动中提供创意的对话线索和冲突点,分析不同故事的高潮、转折和结局。

AIGC能够根据观众反馈实时调整情节,创作出符合时代和大众需求的作品。创作者可以通过AI分析观众的评论、点赞和分享数据,从而调整故事的发展方向,提供给创作者多个版本选择,以更好地保持观众的兴趣。人们可以畅想在3R技术调控下,观众评论参与改变剧情,为创作提供灵感。另外,AIGC技术还可以在多语言和跨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通过训练AI理解和生成不同语言的对话,创作者可以创作出跨越文化和地域界限的微短剧,拓宽观众群体。

拓展创作想象空间,打造新的视听形态

AIGC技术在微短剧创作中的应用,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新的创作工具和方法,也拓展了创作的文化想象空间,给观众带来新的视听观感和体验。2023年1月,网飞(Netflix)公开了一部由AI参与制作的动画片《犬与少年》,片中的场景绘制主要通过手绘布局+AI修饰的方式完成,让主创聚焦于主角绘制和剧情的思考。2024年2月26日,中国首部文生视频AI动画片《千秋诗颂》开播,将《过故人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唐诗背后的创作故事转化为唯美的国风动画,吸引青少年感受中华文脉魅力。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由一个个经典神话故事起笔,借助AI技术拓展人们对神话的常规想象,再通过经典故事回应时代议题,引发时代之问。

在真人短剧方面,文生视频技术同样有潜力。数字场景资源可赋予短剧更多创意可能,使得故事叙述不再受限于现实条件。抖音上线的全AI化生产流程短剧《白狐》备受关注。该剧以白狐人间之旅的玄幻奇遇为底色,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奇观。《柒两人生》则使用了LED虚拟屏作为影棚拍摄,代替了传统的实景拍摄。制作团队在LED屏幕上可以展示预先设计好的3D数字场景,为演员和导演提供沉浸式的制作体验和创作环境,所见即所得。通过实时渲染和动态追踪技术,拍摄团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精确还原与快速切换真实场景,突破了传统镜头语言的羁绊。

技术鲶鱼入场,行业降本+增效

AIGC技术的入场大大降低了微短剧创作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AnimateDiff、GEN-2、Moonvalley、MAKEAVIDEO等AI工具能以提示词驱动主角、服装、场景和特效等方面一键视频生成,并可以对视频精修,Waymark工具能立刻制作出带有不同音色、音量、语速的个性化广告,Wonder Studio工具只需要上传角色模型和运动视频,就可以自动设置CGI动画。微短剧《柒两人生》使用虚拟拍摄技术使特效周期缩短了10个月,实现生产成本减半。细类模型的整合运用可以令高品质短剧单集成本下降到1000元左右,制作时间缩短到一周1集。

AIGC技术的运用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多线程工作。国内的《异星救援》《诞辰》等短片以虚拟制片为契机,将筹备、拍摄与后期制作整合为多线程并行。后期方面,AI剪辑具备高效识别有价值素材的能力,并能辅助完成视频切割、编辑、抠图、删除等任务,极大地提升了视频制作、剪辑及重制的效率。

在影视宣发部分,AIGC可辅助生成海报、预告片,生产大量内容素材。相比动辄上万元的人工制图成本,AI剧集概念图可能只需要几十元。动画电影《去你的岛》官宣海报使用ChatGPT、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三大工具,生成千张海报,然后在其基础上进行细节调整确定最终的版本。其他大量“被优化”的创意和图像还可以成为优质的IP储备,提高IP使用效率和价值。

在海外,微短剧创作也在热烈地拥抱AI技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无疑是AI换脸与配音技术。通过换脸、翻译、校对字幕及配音,让制作团队能够以低成本在短周期内让国内微短剧包装“出海”。另外还可以利用AIGC调整演员的表情与口型,以解决翻译片口型与配音的不同步,同时可以补救念错的台词,从而降低成本。国外本土原创微短剧成本高达15万至30万美元,而采用“AI翻译+校对字幕+AI配音”的国内微短剧,1分钟的技术成本约50元,加上换脸技术后,总成本可降至10万元人民币以内,效果显著。

树立新规范,迎接版权与质量挑战

在AIGC的世界里,版权与伦理问题变得尤为复杂。算法可以复制或模仿现有作品,导致潜在的版权侵犯,如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肖像、作品,或利用他人声音进行AI换脸或配音。2023年,好莱坞就出现了抵制“AI入侵”大罢工,时间长达148天,进一步引发了人机劳动与伦理危机问题。另外,对AI创作的作品是否能纳入版权保护问题,也是目前争议的一个问题。传统的版权法旨在保护人类创作者的智力成果,但AI作为非人类实体,当算法创作出一段剧本、一首歌曲或一幅画作时,其创作的作品是否应该享有同样的保护,尚无定论。在许多国家的版权法中,原创性是作品获得版权保护的前提条件。然而,AI生成的内容往往是基于对大量现有数据的学习和模仿,这引发了关于其原创性的质疑。

目前一些企业和组织机构正在探索新的版权模型和规范AI的合理使用,如通过特殊的许可协议,允许AI生成内容的自由使用和分享,同时保障创作者的权益。腾讯、百度等AI智能审核平台,已经实现对部分违法违规内容的跨场景判断。抖音将重点治理利用AI生成假外国人、假精英及情感诱导等行为。此外,区块链技术为版权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确保作品来源和使用权的透明度。AI开发者和使用者需严格监控和管理AI的学习数据和输出内容,以避免侵犯知识产权。

“工具性”是现阶段AIGC的突出特征。相较于原创作品,仅仅依赖AI进行微短剧创作会出现内容缺乏创新、大量语言行为失真、角色与背景衔接不自然配音音调单一机械等问题。为弥补目前的行业短板,在技术层面,从业者可以利用音频提取表情特征,实现情感与音频同步,以及通过外部合作数据和自有数据的综合训练为AI提供更强大的“智能涌现”。随着Sora等新一代视频生成工具的崛起,将对于微短剧细节处理和瑕疵优化产生革命性变化。

为促进新质生产力规避风险,带动技术升维,2023年7月13日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生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优质内容,探索优化应用场景,构建应用生态体系扩展高质量的公共训练数据资源等内容,为从业者提供了利好消息。

整体来看,AIGC技术突破了传统的生产边界,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极大地提高了视频生产力。作为拥有指数级数据尺度的AIGC,近几年已经在制作、特效、用户分析、翻译、审核以及发行等方面深远影响微短剧的创作模式,极大提升了创作效率,但建构视听奇观的用意始终在于激发审美情感、赋能创意内涵。全流程人工投入的减少,将市场的关注重新拉回剧本创作环节,以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可以预期,AIGC与微短剧携手将为行业带来新变量,讲好故事、做好内容的同时,保持市场常热常新,力促质效齐升。

卜飞飞,男,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

凌菁,女,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来源:红网

作者:卜飞飞 凌菁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848/95/1369975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