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春日见柳,清明说柳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施文 2024-04-04 09:27:57
时刻新闻
—分享—

pki105020_副本.jp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袁思蕾 综合整理报道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

又至清明,恰巧读到南宋诗人陆游的《春日绝句》,见他笔下描写的春日景象,才知江岸池畔那随风摇曳的柳,与清明也颇有渊源。原来,清明插柳,是与“端午插艾”齐名的传统习俗。

追溯这一习俗的起源及其蕴藏的文化内涵,可知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清明插柳、戴柳,一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因柳遇春而发,示春将至,可耕作播种了,且柳易成活而速长,于是,神农氏教民广为种植,以不误农时。此后,人们为纪念神农氏,感念他的功德,便在春日插柳、戴柳。

另一说则源自春秋时介子推明志守节与母亲一起在绵山抱柳被焚身亡的故事,此后人们通过插柳招魂来纪念介子推。

还有一说是为了避邪。古代素有“榆树救荒柳树祛病”之说,人们认为柳条有避邪的作用,能退却鬼魂,故称柳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因“柳”与“留”谐音,在一些地区,清明插柳、戴柳还有纪年华、惜红颜的含义,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之说。青柳留春,意味着在春季将逝的时节,用青青的柳条象征着对青春、生命的挽留。

中国的柳文化由来已久,除了插柳、戴柳外,还有折柳、射柳、赏柳、喻柳等文化形式,而这与中国悠久的柳栽种历史关系密切。

柳树是中国的原生树种,也是我国被记述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史前甲骨文已出现“柳”字。中国植柳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蜀鱼凫王封树定界。

柳喜湿润,极易成活,插条而生,“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柳生命力旺盛的生动写照。

因柳之植物属性而衍生出的柳文化,体现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也以不同表现形式丰富着中国文化,记录着中国文明。

清明时节,雨水润泽大地,春风叫醒万物,泛起柳浪繁花。

我在春天祈愿,愿你如花般绚烂,如柳般坚韧洒脱。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848/95/1370172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