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困而知之”是“田园宰相”王憨山常用的一方印,是他勉励自己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通过反思和领悟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方式。正在湖南美术馆展出的“‘困而知之’——纪念王憨山诞辰100周年特展”,集中展出了王憨山生前创作的150余件美术精品和艺术文献,全面梳理、展示了画家的艺术历程和艺术风格。红网文艺同期推出系列名家评论,向老一辈艺术家致敬。
王憨山作品,《人长寿》。
独辟蹊径豪情最 浑朴淳厚格调新
——喜看《王憨山画展》
文丨王菊生
看王憨山的画展,精神亢奋,你首先会被新颖奇峭的构图所激动。雄鹰的翅膀几乎铺盖了整幅画面;小猫扑蝶的卷轴大片空白,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小不点似的落在画上顶上端,下端蹲着一只仰首眺望的猫儿,一大一小,一静一动,对比强烈;一片芭蕉叶占据半个画面,如同阳光下的绿荫。还有那正面观的虾子,鸟瞰的小鸡……透视处理大胆,出前人之未出,构前人之未构。
他的绘画形象造型准确,生动传神,情趣盎然,意境清新。那绒线团般的雏鸡雏鸭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叽叽喳喳的麻雀、欢蹦乱跳的青蛙和调皮嬉戏的孩子。怒发冲冠的斗鸡;勇猛矫健的岩鹰;悠哉游哉的鱼虾;迎风怒放的牡丹,都情不自禁地把你带到清爽怡人的大自然里,感观那生命的跃动,分享那生活的快味,仿佛呼吸到新鲜的山野空气,闻到了鸟语和花香。憨山画一扫旧文人的所谓萧条淡泊、荒僻冷峻、清疏幽澹的长吁短叹与愁情逸气。如他画中题句:“自醉山居蔬食饱,无事开门闭看蛙”,很有点悠然自得的田园乐味道,与古人“我竟长饥鹤缺粮携鹤且抱梅花睡”(摘自金农墨梅诗)的意趣形成鲜明对照。王画抒发的是现代人的积极向上、富于进取的健康情感,诚如他又一幅画跋所曰:“春光老去豪情在,横抹胭脂画牡丹。”他正是这样一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丹青之笔直面人生的老画家。
他的画笔墨雄粗犷,刚直不阿,擅用浓墨干笔,一笔下去,一往无前,绝不左顾右盼,最见功力。以墨为主,很少用色,显得深沉结实,如钢浇铁铸,那排刷般的竖起的雄鹰尾巴,那铁钳般的蟹腿,那圆睁睁的眼睛,那铁钩般的鹰啄……他用笔长于中锋,圆中带方,如刀砍斧劈,极富力度,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中国画有积点成线之说,他则别开生面,用几乎平行的一排排密集的线条编制那鸟的翅膀、鸡的羽毛、花的花瓣,叶的筋脉……可谓积线成面。平行线是最美的,倘若在工笔画里确乎如此,可是在写意画中却未见得,往往担心失之呆板而慎于使用。而王憨山却不拘陈规,用来自然得体,天衣无缝,毫不牵强做作。
他的画笔墨酣畅,纵横跌宕,气势磅礴,大处着眼,不事雕琢,简练概括,干脆利落,浑朴淳厚,一如他的人品。王憨山身材魁梧,讷于言词,为人笃实,真是画如其人,人如其画。他的书法有金冬山的神韵,与他笔实饱墨的画风以及那平易率真的题句珠联璧合,相互辉映,和谐统一。他的画都是些传统的题材,却有现代的情感;都是些传统的笔墨,却有崭新的面貌。
由于上述显著特点,使王画形成了突出的风格特色,个性鲜明,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中国花鸟画自唐代独立成科以来,历经一千余年,流派林立,樊篱重重,积习很深,要另辟蹊径谈何容易。王憨山的花鸟画能有如此独特的面貌并非易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早年曾从师国画大师高希舜,谙熟传统,又立意创新,长期生活在农村,与花鸟鱼蛙为邻,朝夕深入观察,加上他几十年来不懈的勤奋耕耘,画作成捆成箧,所以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可喜成就。这于当前画界那些陈相因,以复制古人为能事和急功近利、不愿下功夫、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作风流弊,难道不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吗?难道不值得我们很好的反思和学习吗?
当然不是说王憨山的画就没有前进的余地了,如阳刚富余,妩媚欠足。平和蕴藉对于他已经形成的独特风格并不是相抵牾的,而只可能锦上添花。
(原载《文艺生活》1987年第四期)
来源:红网
作者:王菊生
编辑:唐雨欣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