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散文丨蒋集政:清汤桐庐郡

来源:红网 作者:蒋集政 编辑:施文 2024-12-03 16:07:00
时刻新闻
—分享—

7eb6c38945bfb89f3c2c7a140509d187_dbccdfa3-1908-421b-9ed8-3412386044bb.jpg

微信图片_20241203141524.jpg

清汤桐庐郡

文/蒋集政 摄影/李芬

但凡读书人,没有到过桐庐却无不知桐庐,因为桐庐有富春江,是《富春山居图》实景地。虽然对绘画完全是门外汉,也不懂如何欣赏《富春山居图》,但挡不住我对《富春山居图》的景仰和对富春江的向往,游览桐庐、游览富春江是我许久的夙愿。

2024年仲秋时节,正值周末,朋友相约携家人桐庐行。抵达高铁桐庐站已过夜晚9时,站门口“跃马奔腾”的雕塑前“清汤桐庐郡 中国最美县”几个大字,在夜景灯光的照耀下非常醒目。入住的酒店就在富春江南岸,便迫不及待地与爱人游览富春江夜景。

酒店与桐庐城市规划馆毗邻,过规划馆不远,便见“醉美县城景区介绍”的宣示牌,再往前,“富春江水利风景区”的珊瑚石刻郝然在目。伫立此处,隔富春江眺望,对岸桐君山屹立在富春江与分水江汇合处,一条铁索桥将桐君山与桐庐老城区相连,山、桥、城都沐浴在一盏盏熠熠闪烁的灯光里,桐君山上的灯光更是五颜六色,几乎遮盖了山体本身的颜色,桐君山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巨大圆弧形宝石静立江岸。

微信图片_20241203141529.jpg

富春江水利景风景区依托富春江水库而建,属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8.4平方公里。景区为黄公望名作《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实景地,以奇山异水的富春江山水为主体,城景交融,环境优良,历史文化浓郁,人文景观荟萃,具有“平湖峡川、青山叠翠、沃野平丘、潇洒桐庐”的景观特质,形成“一江一心四区”空间结构。

一条富春江,上游称作新安江,下游称为钱塘江,一江三名,声名远播。富春江桐庐段南起七里泷,北至横山埠出境至富阳市区,全长约 33公里,有“小三峡”之称,两岸山色青翠秀丽,一泓江水清澈见底,更有许多特色浓郁的村落集镇点染其间,让这旖旎的山水画卷充满无穷魅力,从而成就了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梁朝文学家吴均描述为“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元朝诗人李桓赞曰“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可谓“不是漓江,胜似漓江”;清代刘嗣绾赋诗云“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不知“清汤桐庐郡”缘何而名,我想,所谓“清汤”,应该就是指这一江碧水的富春江。

微信图片_20241203141533.jpg

桐庐县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四年(225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移桐庐县于今县治。关于桐庐县名由来,说法有三:《元和郡县志》说,因居地桐溪而得名;《太平震宇记》中说,桐溪有颗大桐树,枝多叶茂,树冠大,遮住数亩土地,远望似庐,故得桐庐之名;《方舆胜览》载,“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庐”。如今以第三种说法较多。

相传,黄帝时有老者在山上的桐树下结庐炼丹,悬壶济世,并著有《桐君采药录》,人称“桐君老人”,将山称为“桐君山”,将山下小镇称为“桐庐”。桐君老人是我国中医药学鼻祖,后人尊为“药祖”,桐庐县因而得名“药祖圣地”。元朝方回有诗云“问姓云何但指桐,桐孙终古与无穷。遥知学出神农氏,独欠书传太史公”;明朝徐舫云“古昔有桐君,结庐憩桐木,问姓即指桐,采药秘仙录”……源远流长的桐君文化,历经4000多年风霜雪雨与人世沧桑,如富春江水奔流不息、亘古灿烂,滋养着桐庐大地。

桐君山是富春江畔著名古迹之一,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著名旅游景点,人们将富春江“小三峡”与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并称为中国最著名的三条江河风光游览线。当代画家叶浅予画赠《富春山居新图》长卷,陈列于江天极目阁,与富春山水交相辉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名山名水出名人。富春江地灵人杰,自东汉初年严子陵隐居于富春江畔钓台,悠悠两千年,富春江一带文人墨客、英雄豪杰辈出,称颂富春山水和严子陵钓台的诗词歌赋、文章图画更是汗牛充栋,董利荣所著《唐诗西路话桐庐》说,“桐庐境内是唐朝诗人涉足最多、留下诗作最多的地方”。

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韦庄等都曾在此驻足,韦庄感叹“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清画不如”,杜牧赞誉桐庐“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桐庐被称为“唐诗西路”。如今的唐诗西路位于富春江二桥与学圣广场之间,入口处有一座以翻开的书本为元素的石雕,由《赶考》《方干》《一门三进士》的铜雕,还有题字石6处、题字压顶石15个、脚印诗人名107个。二桥广场浮雕以“走进唐诗西路”布展,将唐朝时期16位桐庐籍诗人的代表作品及作者人物浮雕进行组合设计,表现出桐庐诗词文化的奥妙。

其实,古往今来在此留下诗词的又何止唐朝诗人,历史上共留下3000多首描绘桐庐山水风光的诗词及《富春山居图》等画作。宋代文人们在此留下的诗文甚至不输唐朝,苏东坡称赞桐庐“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杨万里曾作《舟过桐庐三首》;尤其是范仲淹一气呵成《潇洒桐庐郡十绝》,用10首五言诗称赞桐庐的“秀丽”和“潇洒”,传为千古佳话。

微信图片_20241203141536.jpg

桐庐之所以成为唐诗西路,一是桐庐“天下独绝”的自然风光。桐庐境内的“奇山异水”,唐代之前就通过谢灵运、吴均等人的诗文闻名遐迩;二是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和分水江是古代两条天然交通要道,桐庐恰好处于枢纽地位,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三是独一无二的名胜古迹——严子陵钓台。桐庐被授予唐诗西路当之无愧。

富春江之精华为严子陵钓台,位于富春山麓,因东汉严子陵隐居于此垂钓而名。严子陵(前39年—41年),名光,又名遵,字子陵,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人,博学多才,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子陵不愿出仕,遂退居富春山,每日耕读垂钓,李白叹曰“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严光享年80岁,葬于余姚客星山(陈山)。

严子陵钓台分东西二台,东台为严子陵隐居垂钓处,西台为南宋爱国志士谢翱哭祭文天祥处。东台有巨石如笋,传为严子陵以此支撑垂竿,石亭古朴,为乾隆年间所建,侧有平台如矾,在此远眺,青山拥春江,俨如画卷。西台亦称谢翱台,谢翱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90年)在此哭祭爱国英雄文天祥,并撰《西台恸哭记》。后人因称“东西钓台,名垂千古”。钓台码头上有石坊,正额“严子陵钓台”背额“山高水长”,为赵朴初、沙孟海所书。在游船上遥望“严子陵钓台天下第一观”巨幅横碑,心中油然而生层层涟漪。

严子陵钓台有全国“十大钓台之首”美誉,景区内有双台垂钓、客星亭、双清亭、沧波桥、清风轩、严先生祠、天下第十九泉、华东第一碑林等景点。严先生祠堂正殿上悬“光武故人”匾额,内有“高风亮节”厅,厅联曰“先生何许人,羲皇以上;醉翁不在酒,山水之间”。民国年间所建的双清亭,亭联云“登钓台南望,神怡心旷;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郁达夫曾作《钓台题壁》诗,感叹“曾因醉酒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自汉以来,严子陵自愿贫苦、不慕富贵、淡泊名利的思想品格为后世所景仰,自南北朝至清代,有1000多名诗人、文学家到此瞻仰游历,留下数千首诗文。陆游作《鹊桥仙》曰严子陵“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夫”;范仲淹撰《严先生祠堂记》,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赞语;南宋名相张浚《题严子陵钓台》曰“古木烟笼半锁空,高台隐隐翠微中,长间不羡三公贵,宁与渔樵卒岁同”……

富春江烟波浩渺,泛舟江上,观江水悠悠,清澈碧绿,看奇山起伏,青翠秀丽。据介绍,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艳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盛夏“两岸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冷秋“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能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不禁想,何时再临桐庐,再品“清汤”。

蒋集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红网

作者:蒋集政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856/95/1450979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