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栏丨黄亮斌:王城(节选3)

来源:红网 作者:黄亮斌 编辑:施文 2025-09-28 15:48:24
时刻新闻
—分享—

QQ20250922-100224.png

长篇历史小说《王城》图书封面。

王城(节选3)

文/黄亮斌

贾谊心里想,从汉高祖至今,大汉朝廷的情况跟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跟先帝相比,汉文帝在朝臣中还缺乏那种至高无上、哪怕在心里都不可挑衅的权威。更重要的是,中规中矩、谨小慎微的汉文帝跟大大咧咧的开国皇帝有本质的不同,于是认真拟了一封奏折,写道:

我大汉朝廷继承了秦朝的恶劣习俗,人人都不要礼义廉耻,导致弑兄杀父、盗取庙堂器物的事情时时发生,大臣们关心的只是上报朝廷的书信是不是如期到达,至于道德沉沦、伤风败俗这些根本性的社会问题,他们一点儿也不关心,甚至见怪不怪。要移风易俗、激浊扬清,让天下人重拾礼义廉耻,这可不是普通官员能够做到的。订立君臣之间的规矩,区别上下尊卑,使纲纪有序,六亲和睦,这也不是上天赐予,而要靠人去努力。规矩这东西,靠人去制定,无规矩不成方圆,汉朝成立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应该以儒学的明廉仁义圣与五行学说为基础,设计一整套礼仪制度,改变秦朝历法和朝服的颜色,制定法律制度,明确朝廷会议、宴请等一切事务的礼节和采用的音乐,以进一步代替秦制。这样诸侯才会懂规矩、明道理,百姓素朴,社会上牢狱诉讼便会少很多。

贾谊个人觉得,定制度、兴礼乐是当朝皇帝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跟任何一个朝廷做官的人都渴望皇帝的赞许与恩宠一样,贾谊对自己的这本奏折充满期待,最关心的是汉文帝对它接受与否。

《论定制度兴礼乐疏》的奏议一经上报,立即引起朝堂热议,有赞成的,有反对的。赞成者认为贾谊的奏疏顺应时代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反对者则说,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改变,行政者最忌朝令夕改,叔孙通制定礼制还不到二十年,当年也是深得高祖认可和赞扬的,祖宗之法怎么能说改就改?但此时的贾谊只关心一个人的看法,那就是皇帝,于是讨论了一阵子后,大家突然都不作声了,等着汉文帝作最后决断。朝堂安静下来后,刘恒清了清嗓子,慢慢地说“朝代新替,万象更新,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都是非常必要的事情,贾谊对此提出了很好的设想,诸位爱卿也发表了很好的建议,但朕刚新任,千头万绪,烦琐的礼仪不过是一些花架子,没啥实用意义,况且本朝将采取哪一种历法,目前众说纷纭,在朕看来,现在还不具备重修历法的条件,这一奏折暂搁勿议。”汉文帝说完,停了一会儿,接着说“朕认为,全国范围内土地弃耕者甚多,很多人放弃原来的粮食种植,从事工商业,投机取巧,从中牟利,民众淫逸奢侈之风渐长,希望爱卿们下次在廷议中提交奏折,拿出好的对策与建议,百姓饥寒才是让朕牵肠挂肚、寝食不安的事情。”

贾谊见自己的奏议被汉文帝否决,内心非常失望,情绪十分低落,他甚至想起屈原。他当时为楚怀王制定了一整套礼仪制度,上官大夫想拿去在楚王面前邀功献媚,屈原提交的方案未允后反被陷害,说他恃才傲物,谁都瞧不起,屈原因此从主管外交事务左徒降职为主管宗族事务的三闾大夫,在楚国行政事务中的权力与地位大大削弱,怀王甚至很长时间都不召见他。想到这里,贾谊心里不禁打了个冷颤,但一想到汉文帝毕竟不同于楚怀王昏庸愚,而是展示出一种励精图治、开辟盛世的激情与能力,也就暂时忘了这事,想着如何做好下一次朝廷应对,回答文帝新出的命题,更何况对于田亩耕织之事,自己一向都有特别留意。

几天后的朝议,汉文帝看了看各位大臣,突然问:“诸位爱卿,朕几天前曾经提出,农村存在的田地抛荒、弃农经商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好的对策?”一些资历老的大臣,朝议时激动一阵子后,回到家里便是饮酒作乐,享受莺歌燕舞的快乐生活,早把朝议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于是在朝堂上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心里怯怯地避开汉文帝的目光,生怕汉文帝点到自己回答问题。但也有各种奏议提出,庙堂中总是不缺乏梦想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人,希望靠自己的陈明利害,得到皇帝的肯定和嘉奖。

有人说:“解决弃农经商的问题,应通过郡国加强对农民的管理,禁止农民进入商业流通领域。大汉成立以来已经呈现商业过甚的情况,大者靠积贮赚取利息,小者靠立市贩卖,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手里拿着奇淫技巧,每天在都市上闲逛,趁着朝廷急难哄抬物价,卖出货物都是往常双倍的价格。”有人提议:“土地是国家稀缺资源,放任百姓抛荒,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游食之民未尽归农,这是地方官员违背自然繁息、履职怠惰的表现,要没收被农民抛荒的土地,对抛荒耕地的郡守和县令严厉惩罚。”这些应答似乎都有些道理,但全都没有引起汉文帝很大的兴趣。汉文帝环视了一下朝廷,心想这样重大敏感的问题,就真的没有很好的建言献策吗,他略略有点失望,忽然想起最近每有朝议便有奇计的贾谊,《论定制度兴礼乐疏》的奏议虽然被自己否决了,但贾谊那种生机勃发、积极向上的精神与勤于思考的态度,让自己非常满意。相反,宫廷一班暮气沉沉的老臣和才气平庸的人,让他心中生厌,感觉这些不过是在朝廷里滥竽充数、靡费公帑,更不是能够辅佐自己成就一番事业、青史留名的人。想到这,汉文帝大声问道:“贾谊在吗?你有什么进奏的?”

“陛下,臣在,臣有《论积贮疏》奏报”。在后排站着的贾谊,虽然才二十三岁,但在朝堂待上一年后,各种规矩礼仪都已熟悉,多次提出过建议并为朝廷采用,对于汉文帝上次提出的问题也进行过认真细致的思考,于是自信心大大增强,从从容容地从朝班中走出来,朗声回答。

“快说!”汉文帝看了一眼贾谊,心中就略略有几分喜欢这个年轻人。

“管子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老百姓不富足而可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从古到今我都没有听说过。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一个男人不耕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农作物的生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国家显然存在两大祸害,一是人们弃农经商但吃粮的人很多,二是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很危险,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贾谊虑事周全,此言甚是!”贾谊思维敏捷,本想一口气说下去,但汉文帝打断了一下,满朝文武听此,也跟着啧啧称赞。(待续)

微信图片_20220711100725_副本.jpg

黄亮斌,资深环保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圭塘河岸》(获长沙市“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湘江向北》(获湖南省第一届“青山碧水新湖南”征文优秀长篇作品奖),《以鸟兽虫鱼之名——走进〈诗经〉中的动物世界》(入选新闻出版署2023年全国农家书屋推荐书目,入选2022年度湘版好书)。

来源:红网

作者:黄亮斌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943/62/1531897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