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态文学丨小乙、贤华:人间四月桃花山

来源:红网 作者:小乙 贤华 编辑:施文 2025-04-30 20:08:09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千库网_花卉春天桃花枝野外游玩摄影图配图_摄影图编号170134_副本.jpg

人间四月桃花山

文/小乙、贤华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听闻“湘北明珠”岳阳市华容县东山镇境内的桃花山风景区花事正盛,我喜爱徒步,实在难以抵挡驴友们的热情邀约与山水美景的无尽诱惑。于是,我们从长沙启程,驾车沿着城区驶入许广高速,继而转至杭瑞高速,跨越雄伟壮观的洞庭湖大桥,沿途欣赏君山那如诗如画的田野风光。驶出许市收费站,大家继续沿许东公路西行约5公里,便抵达了东山镇的墟场。随后,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向西前行约4公里,眼前豁然开朗,景区远处的山峦如同淡墨勾勒,近处的山色则葱郁翠绿,别有一番风味。

桃花山:洞庭湖平原与江汉平原交会处唯一山脉群

桃花山风景区侧卧于长江南岸、洞庭湖北岸,逶迤东去,连绵百里。2003年1月24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桃花山省级森林公园,全长22公里,平均宽约10公里,总面积3861公顷。主峰雷打岩高384米,另有大小山峰280余座,群峰绵延45里。它横跨湘鄂两省,是洞庭湖平原与江汉平原交会处唯一的山脉群,有着“世外桃花源,人间桃花山”的美誉,已成为洞庭湖区首屈一指的自然风景区,也是湘鄂及周边省市人们生态观光的好去处。

据接待我们的大学同学、华容人孙先生讲述,湖南华容与湖北石首各有一个桃花山,但并没有严格区分谁是正宗或唯一。传说两千多年前,这里是一个山与湖之间的岛屿,名为“桃花岛”。关于桃花山的来历,一说是先有“桃花岛”而得名,二说是真武祖师将王母娘娘的仙桃核遍撒山头,越年,绿树成荫,桃花争相斗艳而得名。

伴随着驴友们的欢呼雀跃,视觉饕餮盛宴正式开启:天然的桃花山,就这样保持着她自然的本色,蜿蜒起伏的山岭,翠绿的树木、竹林,是大山的底色。景区内,幽静的古刹与阡陌交错的小径相映成趣,飞禽走兽穿梭于林间,溪水清澈见底,鱼虾悠然自得。深山之中,稀落的人家点缀其间,竹木环绕、野花满坡、香气扑鼻、鸟语盈耳、山雾缭绕。更有那一库碧水与飞瀑直下的壮丽景观,让人应接不暇。

东山水库:山水间的时光印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桃花山脚下的东山水库,它似一位温婉的东道主,为我们接风洗尘。大堤中央,“东山水库”四个白色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驴友们兴冲冲地登上大堤,四周群山巍峨,尽收眼底。碧波荡漾的水面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将蓝天、白云、山峰、绿树、庙宇一一倒映其中,像极了海市蜃楼。十几只白鹅悠然游动,激起层层细微的涟漪;几艘乌篷小船载着游客在水中缓缓漂荡,构成了一幅诗情画意的画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大伙嬉戏泛舟水库,享受山水交融的乐趣。蓝天白云之下,听鸟的欢唱、水的涛声、白鹅的尖叫、船东的山歌……

孙同学告诉我们,这座水库是华容县第二大水库。1971年12月,华容县组织周边五个公社的1.5万名劳力,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建成了这座水库。从此,当地几万亩良田得以旱涝保收,鱼肥稻香。在酷热难耐的季节里,农民们站在大渠道中,享受着清流带来的丝丝凉意,洗净身上的泥巴和沾满泥浆的衣物,顿感疲劳全消,惬意至极。时光荏苒,水库不仅继续灌溉着农田,还成为了当地居民自来水的重要水源,更是桃花山省级森林公园不可或缺的旅游景点之一。

(本文节选自小乙、贤华的《人间四月桃花山》,原载于《潇湘晨报》。)

卢尘忆,笔名小乙,湖南省作家协会生态文学分会会员。文章散见于《中国青年作家报》《新疆军垦报》《兵团日报》《西部》《民族文汇》《绿叶》等报刊。

孙贤华,笔名贤华,岳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文章散见《潇湘晨报》《岳阳日报》《老年人》等报刊。

图片

来源:红网

作者:小乙 贤华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948/74/1492025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