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由湖南博物院主办的“湘韵新生”主题活动信息通告会在长沙召开。
“探元计划2024·湖南马王堆丝织文物智能数字仿真复原”项目成果之一,湖南博物院首次针对马王堆汉墓丝织文物同时实现“修旧如初”和“修旧如旧”两种修复理念。
即将上线的“马王堆纹样数字基因库”。
即将于6月中旬正式发布的“马王堆新汉隶字体”。
红网时刻新闻5月16日讯(记者 袁思蕾 通讯员 林静渝 李叶)5月16日,在“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由湖南博物院主办的“湘韵新生”主题活动信息通告会在长沙召开。会上公布多项涉及马王堆汉墓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数字项目进展,让人们看见科技正在解码千年文明和重构汉代文明图景。
你知道考古发现的目前最早的丝织坐垫长什么样吗?会上,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喻燕姣发布多项马王堆汉墓最新研究成果。其中,首次公布了绮地“乘云绣”茵席为考古发现最早的丝织坐垫。该文物自发掘以来长期定名为“枕巾”,经过对文物遣策及挖掘现场文物分布的深入研究,明确其为“茵席”(坐垫)而非“枕巾”。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西汉早期贵族妇女珍品服饰——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以数字形式亮相现场,作为“探元计划2024·湖南马王堆丝织文物智能数字仿真复原”项目重要成果进行展示。
该项目借助AI创新技术突破,积极探寻科技助力中华文化焕发活力的创新范式,呈现了马王堆丝织文物服饰的细节美感、工艺美感、历史美感与动态美感,为古老丝织文物赋予“数字新生”。
现场发布了“数字汉生活”项目多项核心成果,包括“马王堆纹样数字基因库”、“纹样新生”展览、“马王堆新汉隶字体”及“马王堆AI时空漫游”。这是继2024年1月启动“数字汉生活”IP品牌后,该项目在文物数字化转化领域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马王堆文化从“库房硬盘”走向“现代生活”的深度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马王堆AI时空漫游”以马王堆帛画为蓝本,将依托AI技术让游客化身汉代画中人,沉浸式体验穿汉衣、食汉宴、享汉乐等交互场景,开启“一步越千年”的奇幻对话。
现场还启动了“湘韵新生——国宝守护计划”项目。该项目将通过非遗技艺复原、数字化传播及跨界合作等多元方式,让文物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林静渝 李叶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