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23日讯(记者 周雨墨 袁思蕾 莫楚宁 摄影 李长宏)5月23日,在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前夕,岳阳楼博物馆揭幕开放,其中“君山度曲——潇湘琴史暨岳阳琴韵展”作为特展将潇湘琴史、馆藏珍品与科技互动相融合,生动展现了古琴背后的丰富故事。
独幽琴,通长120.4cm,琴额宽20cm,琴肩宽21cm,琴尾宽15cm,湖南博物院藏。
古琴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寄寓志趣的重要媒介。在湖湘大地上,王夫之、左宗棠等先贤名士,他们与古琴同音共律,终身相伴。展厅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独幽琴”,这把曾由王船山珍藏的唐代古琴,是鉴定唐琴的标准器。琴尾底板右刻杨宗稷题诗:“一声长啸四山青,独坐幽篁万籁沉,法物船山留手泽,况兼玉振太和琴。”诗中的“船山”正是指的是“船山先生”王夫之。他晚年隐居在衡阳船山,特别喜欢弹奏这张独幽琴,这把琴成了他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
“站在展柜前看着这把琴,会突然感觉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物件。”对古琴略有了解的陈先生在馆内看到“独幽琴”时,不禁兴奋地说道:“常言‘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所以通过这些古琴也能感受到其背后的文人风骨。”
鹤鸣秋月琴、万壑松风琴等古琴依次展出。
“这次展览让我对古琴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曾经在湖南博物院观看过“激逸响于湘江兮——潇湘古琴文化展”的大学生小胡也表示,“这次展览不仅有科技元素的融入,还科普了很多湖湘文人与古琴古韵之间的联系,有了新的感悟。”
千年琴韵遇见现代展陈,沉睡的文物正以全新的方式苏醒,在洞庭湖畔续写着文化传奇。
来源:红网
作者:周雨墨 袁思蕾 莫楚宁 李长宏
编辑:史凌松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