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封面志丨陈稳:丹青承古意 重彩焕新章

来源:红网 作者:陈稳 编辑:施文 2025-10-28 10:39:27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1.png

丹青承古意重彩焕新章

文/陈稳

中国绘画,这株深深植根于华夏文化沃土的千年嘉木,其枝繁叶茂,仰赖代代先贤心血浇灌。南齐谢赫夫子于《画品》中垂训“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此六言,如北辰居所,为后世万千笔墨指明了方向。我深知,此乃中国画学不可移易之圭臬,是吾辈后学立身问道的根基。我之所为,不过是在这千年古道上,秉烛而行,于森严法度间,小心翼翼地探寻一丝属于这个时代的气息,断不敢言离经叛道,唯恐有负先贤遗泽。

图片2.png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180×160cm,云龙宣、矿物色、创作时间2021年。

其一:师造化,求本真——形意之间的微茫探索

面对天地间的山川草木、云烟供养,我心中常怀敬畏。古人所创斧劈、披麻、解索、卷云诸般皴法,勾勒点染之精妙,早已是巍巍高山,令人仰止。我于灯下临摹揣度,常感前人之智如海,己身所得不过涓滴。

然而,谢赫夫子“应物象形”之教,荆浩先贤“度物象而取其真”之言,时时萦绕心间。我常想,笔墨程式固然重要,然若仅止步于前人总结的符号,恐失却了面对自然时那份最初的感动与鲜活。故而,我在谨守勾勒皴染基本法度的同时,亦尝试以更澄澈之目、更谦卑之心,去“直观”眼前之物。譬如观山,东坡先生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造化之奇,非单一视角可穷尽。我力求笔下之石,能略传达其历经风霜的坚凝厚重;笔下之木,能稍显其向阳而生的蓬勃生机。非敢奢求“真”,只愿墨痕所至,能捕捉些许物象内在的神韵,使观者或能于画前,仿佛置身林壑,感受到一丝山石的呼吸、林木的低语、云霭的流转。此非标新立异,实乃在浩瀚传统之荫庇下,对“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卑微向往,期冀在古法深厚的土壤里,生发出一点属于当下视觉体验的嫩芽,未知能否得方家一哂?

图片3.png

《新雨山庄景物奇》95×170cm,云龙宣、矿物色、创作时间2021年。

其二:承古彩,焕新颜——青绿重彩的步履蹒跚

我对重彩山水的研习,其源头深深系于唐宋青绿的辉煌传统。遥想李思训将军的金碧辉映、王希孟少年那卷不朽的《千里江山图》,其气魄之宏大、设色之典雅、技法之精纯,已达青绿山水之绝顶,令我辈唯有顶礼膜拜。每展卷细读,常觉自身笔力孱弱,难及其万一。

彼时巨匠,虽已穷尽时代之能事,然受限于矿物色料的开发,所用不过石青、石绿、花青、赭石等有限数种。虽能以“随类赋彩”之妙法,营造出高华古雅的境界,然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之语,细思之,或许亦隐含着对色彩表现尚有未尽之意的微叹?色彩的边界,曾如无形的藩篱。

所幸躬逢盛世,今时今日,古矿之色得以深度发掘,焕发新生;现代科技所制颜料,色谱之丰盈绚烂,远迈前朝。朱砂之炽烈、蛤粉之温润、云母之闪烁,乃至种种新研之色,如万花筒般迷人。这无疑是时代给予画者的莫大福泽。我于此洪流中,诚惶诚恐,尝试以唐宋青绿之法度为根基骨架,小心翼翼地施以当代丰富之色为肌肤。深知古法之经纬不可乱,故谨守层层积染之道;又感新彩之活力,故尝试在典雅基调中,融入些许富丽与变化。如染绢素,一遍复一遍,力求薄中见厚,艳而不浮。石青石绿仍是灵魂,辅以其他合宜之色,只盼画面能稍具些许堂皇气象,又不失文心的清雅含蓄,略得“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之万一。此所谓“新重彩”,于我而言,不过是在先贤开拓的巨道上,借着时代的光亮,踉跄前行的一小步,是否能称得上“富贵典雅”,实不敢自诩,唯待观者明鉴。

图片4.png

《苗乡晨谣》142×197cm,云龙宣、矿物色、创作时间2022年。

其三:融中西,营位置——构图经营的诚惶诚恐

构图一事,古人尊为“经营位置”,乃画之筋骨,气韵流动之命脉。郭熙先生论“三远”——高远、深远、平远,境界何其宏阔;沈括先生言“以大观小”,胸襟何其博大;马远、夏圭诸公的“边角之景”,“计白当黑”,空灵何其玄妙。这些经典法则,是我案头常置、日夜揣摩的功课。深知其中蕴含的智慧如同棋局,奥妙无穷,我之所悟,不过十之一二。

然艺术之河,奔流不息。身处东西交融之世,若故步自封,恐有负时代。我虽驽钝,亦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故在深研古法之余,斗胆将目光稍稍投向西方艺苑。其黄金分割之和谐韵律,形式构成之视觉张力,亦有其独特之美。我尝试着,在恪守中国画“留白”以生发气韵、“计白当黑”以营造空灵意境这一根本的前提下,于丘壑林泉的布局经营中,谨慎地融入一丝西方构图的秩序感或节奏感。譬如,在保持画面气脉贯通、意境悠远的同时,或可借鉴其分割比例,增强些许视觉的稳定与冲击;或在点线面的排布上,稍具一点现代构成的意味。所求者,非为标榜“融合”,实是希冀在矛盾与统一中,为古老的山水意境,注入一点符合当下观感的、新的空间体验。如同在古老的琴弦上,尝试拨动一两个新鲜的音符,期冀能产生些许不同的清响。使观者在品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古意时,或许能感受到一丝属于现代的视觉韵律。此中尝试,笨拙而惶恐,深知分寸拿捏之难,如履薄冰,唯恐失却中国画之魂魄,恳请方家不吝斧正。

回望砚田墨海,我之所行,始终以谢赫“六法”为北斗,战战兢兢地行走于中国绘画的千年正脉之上。于“应物象形”,勉力追摹物象之真趣;于“随类赋彩”,尝试点染时代之新颜;于“经营位置”,惶恐探索融合之可能。艺事艰难,如同禅修,常念“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于笔墨耕耘中,唯恐古意未得皮毛,新变已失法度。在时代光影的流转下,我不过是一个执拗的叩问者,于丹青之道,所求甚微,唯愿不负初心。

此身寄于尺素,此心托于毫颖。自知才疏学浅,所作不过沧海一粟,萤火微光。唯愿能在这条流淌千年的文脉长河中,掬一捧水,映照些许往圣的辉光;添一滴墨,期冀能晕开一丝属于这个时代的、极其微弱的涟漪。前路漫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墨海无涯,唯以谦卑之心,继续这永无止境的问道之旅。拙笔浅见,贻笑大方,伏惟诸君垂察。

图片5.png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143×193cm,云龙宣、矿物色、创作时间2019年。

图片6.png

《雨过瑶乡万里埃》155×222cm,云龙宣、矿物色、创作时间2024年。

图片7.png

《万壑有声》160×200cm,云龙宣、矿物色、创作时间2021年。

图片8.png

《子规声里雨如烟》85×150cm、云龙宣、矿物色、创作时间2024年。

图片9.png

《云水衔翠抱村流》220×185cm,云龙宣、矿物色、创作时间2019年。

图片10.png

《远岫出山催薄暮》218×188cm,云龙宣、矿物色、创作时间2025年。

图片11.png

《春晚绿野秀》200×233cm,云龙宣、矿物色、创作时间2024年。

陈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秘书长,湖南省三百工程文艺家,湖南省画院专职画家。

来源:红网

作者:陈稳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646954/62/1538464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