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熹何熹
文/赵涛
熹,光明也。
2025年11月11日,阳光明媚,我随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采风考察团一行走进武夷山武夷精舍。
武夷精舍又名紫阳书院、朱文公祠,由南宋理学家朱熹于淳熙十年(1183年)创建于武夷山隐屏峰下九曲溪畔。
岩岩隐屏。
幽幽九曲。
郁郁文气。
朱熹于武夷精舍最终确立并完善了“四书学”体系,将孔子、孟子、曾参、子思的经典论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加以权威阐释,名曰《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后来成为科举考试出题的标准答案,被朝廷定为一尊,影响后世数百年。
1167年秋,朱熹从武夷山远赴潭州(今长沙),造访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主持岳麓书院教事的张栻(字敬夫、改字钦夫),并在岳麓书院进行石破天惊的巅峰论辩,史称“朱张会讲”。
昔我抱冰炭,
从君识乾坤。
始知太极蕴,
要眇难名论。
朱熹在《二诗奉酬敬夫赠言并以为别》中抒发了自己对这次湖南之行的深情与感奋。
“朱张会讲”的核心议题是“中和”问题,即关于心、性、情的本质及其修养方法。
朱熹继承其师李侗(延平)的教诲,其核心功夫论是追求“体验未发之中”。
张栻强调“已发是功夫处”,即修养功夫应在情感思绪“已发”之后,通过“察识端倪”(省察心的萌动)来存养本心。
1169年,岁在己丑。朱熹在与友人蔡元定的讨论中豁然开朗,将“心”与“性(未发)”“情(已发)”区分开来——心是主宰,贯通“未发”与“已发”。心在未发时,应保持“敬”的状态;在已发时,进行“察识”的功夫。由此确立了贯穿其一生的修养纲领——“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这就是著名的“己丑之悟”。
1175年,朱熹在《中和旧说序》中对“己丑之悟”进行了一次清晰、系统的复盘,高度评价了“朱张会讲”对其学术思想的影响:余蚤从延平李先生学,受《中庸》之书,求喜怒哀乐未发之旨,未达而先生没。余窃自悼其不敏,若穷人之无归。闻张钦夫(栻)得衡山胡氏学,则往从而问焉。钦夫告余以所闻,余亦未之省也。退而沉思,殆忘寝食。
衡山胡氏即理学巨擘胡宏。
“今周子启程氏兄弟以不传之妙,一回万古之光明,如日丽天;将为百世之利泽,如水行地。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胡宏之前,很少有人将周敦颐的地位拔高到如此程度。
“功在孔孟之间”意味着周子是直接接续孔孟道统的人物,这为后来朱熹将周敦颐尊为道统之首奠定了基石。
驻足在武夷精舍的展柜前,我久久凝视线装书《伊洛渊源》泛黄的封面,灯光明净,岁月的质感触手可及。
“伊洛”,代指以程颢、程颐兄弟为核心的北宋洛阳理学学派,即“洛学”。《伊洛渊源》是朱熹在思想成熟后,为整个理学“写家谱”“定章程”的开端。
道统之传,有自来矣。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圣圣相传,至孔子而集大成。孔子传之颜、曾、思、孟,孟子没而其传湮焉。宋兴,有濂溪先生者作,然后天理明而道学之复续。嗣是而后,有二程先生之继起,有张载、邵雍诸君子之讲明,以至于门人弟子,循守师说,各有所成——朱熹的《伊洛渊源》首先确立了儒家道统的历史谱系,为理学的兴起提供了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合法性依据,宣示理学家们是接续了中断千年的道统。同时,将周敦颐推尊为理学(道学)的开山鼻祖,明确了他接续孟子之后道统的历史地位,这正是“伊洛渊源”的起点,更是“理学正宗”的自洽。
1194年,朱熹出任荆湖南路安抚使兼知潭州。
清康熙年间《长沙府岳麓志》“卷之三·先儒列传”载朱熹任上“兴学校,明教化,更建书院爽垲之地,屋舍百间,食田五十顷,延山长主教事。不独长沙士子彬彬向学,邻郡生至千人。公日治郡事暇,与诸生讲论质疑,潇湘有洙泗风。”
1713年,康熙为《御纂朱子全书》作序,赞扬朱熹的学说“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标志着程朱理学在清代被推向了官方哲学的顶峰。
1743年,乾隆为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承儒家道统,特别是宋明理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而亲赐“道南正脉”。
潇湘洙泗。
斯文在兹。
道南正脉。
“道南正脉”之于岳麓书院,不仅是一块匾额,更是一颗精神的火种。它让湖湘文化坚信自身承载着中华正统的使命,这种信念催生了“于斯为盛”的人才奇观。
从宋代理学的“传道济民”,到近代的“救亡图存”,再到现代的“民族复兴”,岳麓书院所代表的湖湘精神,其核心从未改变:将崇高的文化理想与坚定的实践行动相结合,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在历史关头挺身而出。
这正是“道南正脉”的真正力量——它赋予一方水土及其人民以文化的自信与历史的自觉,让他们不仅塑造了湖湘,更一次次地影响了中国。
2025年11月16日。长沙。日光明丽。
今熹何熹。
大道光明。


2025年11月11日拍摄于武夷山武夷精舍。陈樵哥 摄
作者简介:
赵涛,湖南省“三百工程”文艺人才,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南大学当代东方艺术中心研究员,湖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省企(事)业文联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财富地理》总编辑。曾任湖南省文联湖南美术馆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提出“艺禅互见”,主张“以古人为师,以古人之师为师,以师古人之古人为师”。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艺术报》《中国书画报》《语文报》《湖南日报》《湖南教育》等报刊发表作品。参与策划主编《湖南人文地理丛书》《礼赞湘江》《湖南文艺60年·湖南省企(事)业文联卷》《百年湖湘工业三部曲》《文脉·千年湖湘书院图记》《文脉·千年湖湘八景图典》等系列文史专辑近百卷。创作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大梦峥嵘》、文艺评论集《山川无极》,参与策划撰写《万山红遍——百年大党的湖南征程》《我们的红土地》等大型文献图书。
来源:红网
作者:赵涛
编辑:石凌炜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