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化图博馆是一座“两馆合一”的宏大建筑,一馆囊括怀化市博物馆和怀化市图书馆。

怀化市博物馆“山高水长出五溪——怀化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张强 摄

走进怀化市博物馆,大厅正中间的主题浮雕墙引人注目。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袁思蕾 摄影 李长宏 怀化报道
在今年“火”起来的博物馆中,怀化市博物馆必占据一席之地。这座地处湖南西南部的地级市州博物馆,今年9月以全新面貌亮相,并以“一夜爆火”的姿态,成为在全省博物馆“省市联动”体系改革背景下,湖南探索地方中小型博物馆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
一家地方博物馆的蜕变
作为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承办城市,怀化在大会开幕前“上新”了不少新地标,其中就包括怀化图博馆。这座“两馆合一”的宏大建筑,一侧是怀化市图书馆,另一侧就是怀化市博物馆。
从去年到今年,怀化市博物馆经历了异地重建、搬迁和重新开放,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实现了从老馆到新馆的蜕变——场馆面积大了,展出文物多了,逛展体验好了,服务更专业了,推广更有力了,游客自然多起来了。

2025年9月12日,怀化市博物馆(新馆)揭牌,以全新面貌正式亮相。
9月12日,怀化市博物馆(新馆)(以下简称“怀化市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不久便迎来了连续几天超万人的客流量,国庆中秋假期更是每天人气爆棚——8天时间共接待游客超17万人次,日均接待约2.2万人次,相较2024年国庆假期,游客接待量增长了17倍。
与客流量变化同样直观的,还有入馆游客的评价。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很多人都会用“没想到”作为开头,表达对怀化市博物馆的好印象。
“没想到怀化市博物馆变得这么好逛了!”“没想到怀化现在也拥有如此高品质的博物馆了。”“没想到不出怀化也能看到湘博的珍贵馆藏。”……
这些游客口中的“没想到”,源自“深谋远虑”,成于“实干创新”。
如何让博物馆走向更多观众
怀化,是全省博物馆“省市联动”体系改革暨“湘见万年”文博特展矩阵建设覆盖到湖南的第三个市州。因此,怀化市博物馆的建设既站在原有经验基础之上,也有量身打造的方法论。

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走进怀化市博物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张强 摄
持之以恒,让资源“动”起来。与衡阳、岳阳两站一样,通过构建“省市联动”工作机制,不同领域的优质资源向怀化汇集,作用于怀化市博物馆的策展、建设、布展、宣传推广等不同阶段,成功让一座博物馆焕然新生,出圈又出彩。
省级相关行政部门、怀化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全程督办,多家文物收藏单位出借文物,省内头部博物馆提供专业指导并参与实际建设,市场主体参与文创产品开发、数字博物馆建设等,分散于多地的人财物资源高效联动,让怀化市博物馆活力迸发。
湖南省博物馆珍藏的商代豕形铜尊等文物“出差”怀化,吸引众多游客来馆参观;湘见万年文创商店首店开张,销售额节节攀升;怀化老西货场站房摇身一变为火车咖啡馆,成打卡胜地;还有在“科技+文化”力量加持下打造的数字展、AI拍照机等——当资源动起来,博物馆就“活”了。

在怀化老西货场基础上改造推出的“轨通天下——铁路交通和怀化城市发展主题展”。
谋定后动,一馆一“品格”。打造展陈体系,是建设和运营博物馆的首要工作,也是让一家博物馆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关窍”。湖南省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陈叙良担任新馆展陈体系总策展人,怀化市博物馆通过立足于新馆建筑空间和周边环境条件,坚持“一馆一策”思路,针对怀化独特的人文地理和历史遗存,策划了具有差异化的展陈体系。
展陈体系涵盖了源远流长的高庙文化、神秘古朴的巫傩文化、稻作为本的农耕文化、多元融合的民族文化、坚韧厚重的革命文化、通达四海的商业文化、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轨通天下”的当代求索等等。
文博专家在前期调研过程中,发现怀化市博物馆选址所在地为怀化老西货场,这里遗留着站房、月台、铁轨等,加上面向社会大众公开征集的铁路文物,可以真实反映怀化近现代铁路发展史,这才有了如今吸引众多人现场打卡的“轨通天下——铁路交通和怀化城市发展”主题展。

位于怀化市博物馆一楼的湘见万年文创商店。
搭建桥梁,连接历史与观众。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照进人们的生活,是当下文博领域探索实践的热门方向。这也是博物馆服务公众,为人民办馆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怀化市博物馆五楼的沉浸式数字空间,灯影交汇间,观众走过芙蓉楼前,听王昌龄吟诗寄情;又在沅水的波声浪语中,望见不同时空的文坛巨匠神交对话;步入现场营造的黔阳古城街巷场景,感受到熙攘人群共同造就的烟火气息……
馆内的AI绘画机、AI拍照机前,观众排着队等待与“镇馆之宝”来次隔空互动;湘见万年文创商店里,“火车拉来的城市”“福满满”“古今祥傩”“一篮福果”等主题文创产品,用走入人们生活的方式继续讲述福地怀化的故事。
网络空间里,怀化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中脯王鼎、卷眉滑石兽面、“丁亥仲夏”龙纹银爵、清代侗族“高定战袍”等,在AI技术的加持下正在“开麦”说生平;湖南省博物馆的几件珍宝,化名“青铜佩奇”、元青花“顶流盘”、“腰缠万贯”的铜卣,逗趣出场,为博物馆集聚人气、引来客流。

怀化市博物馆(新馆)开馆前夕,一系列宣传推广上线,馆藏文物们变身“戏精”,为新馆“开麦代言”。设计:阳艳,AI制作:史凌松
中小型博物馆的突围之路
怀化市博物馆的“爆火”,看似偶然,实则是在“省市联动”这双“大手”推动下,中小型博物馆深刻把握时代脉搏、勇于自我革新的结果。
它用实践证明,中小型博物馆的突围,关键在于找到必备发展资源与地方特色的最佳结合点。
当每一座博物馆都能找到自己不可替代的“品格”,让资源“为我所用”,而非“简单照搬”,最终让文物“活”在了本乡本土的场景中,便造就了讲述怀化独一无二故事的“文化会客厅”,也让历史在当代观众的体验中完成了重生。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李长宏
编辑:唐雨欣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