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论道图(短篇小说)
文/江月卫(苗族)
杨劲东有些兴奋,他淘到了一张“岐黄论道图”。画虽然有破损,色泽受到过潮和烟熏已发黄,边缘已经少量剥落,但主体没坏。装裱已有分层,它的价值多少会有所损失,虽然不是名画,但笔力劲道,两千六百元,值得!杨劲东拍了张照在朋友圈里晒。他的眼力果然不错,立马就有人出三千五百元,赚了差不多一千块,但杨劲东还是舍不得卖。
屈指算来,杨劲东收藏古字画已有二十来个年头,如今他年纪不小,但职务很小,在杂志社就一小编辑。现在文学杂志不景气,发行量不大,怀城有钱的企业也没几家,广告也上不去。通过若干渠道的努力,才向政府争取到每年二十万元的财政补助。二十万元啊对于一个杂志社来说打汤都不浓。他们已从月刊改成双月刊,又从双月刊改成季刊。再这么下去,估计要改成年刊了。
杨劲东的老婆在投资公司工作,工资收入是杨劲东的几倍。家里所有开支包括小孩上贵族学校的钱基本上是老婆包了。杨劲东每个月五千来块钱的收入,除了喝喝茶,就是收藏字画。这点工资也做不了什么大买卖。几万几十万一幅的他收不起,一万块钱一幅的作品还是有不少。为此也上过不少当,好在他每次的数额都不大,损失也不是什么致命伤。一次在西安旅游,有人向他兜售一张古画,说是从古墓里得来的。杨劲东也觉得不可能。但模仿得与真的一样,有收藏价值,便花了两千块钱买了。拿回家一看是印刷品,最多值十块钱。还有一次,花了五千元买了一幅长卷,旧做得相当到位,回到家认真一看也是印刷品。
本省的或是本地的书画家喜欢送字画请杨劲东雅正。艺术家少不了要宣传,杨劲东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编辑,毕竟在文艺战线工作了二十多年,这方面的资源不少,认识的人也不少。杨劲东不写书法也不画画,但他会看,还会写评论。在他编的杂志上发表个对你书画作品的评论,或者写个评论在别的媒体宣传推介。
杨劲东手头有本地书画家的字画不少,但都不是名家不值钱。好在这些人天天在进步,手上的字画开始有人出钱买了。一个四尺宣也就卖个三五百块钱,毕竟有人愿意花这个钱,意义就不一样。杨劲东便把这些人早年给他的字画拿出来换现在的。人都好面子,愿意别人收藏自己的好作品。一来二去,杨劲东便存下了当地所有名家的字画。
开店的都有镇店之宝,搞收藏的总有几件拿得出手的东西。有朋友来他家玩,他总会打开柜子让朋友们参观他的字画。朋友们给他估算,他的画总价值超过两百万元。说这话的朋友都是一些书画爱好者,并不是书画投资商,也只是浮夸而已。即便在朋友们说的价格上打三折,也还是一堆纸,没有变成现金啊!用老百姓的话说,叫有价无市。
没想到新冠肺炎病毒来势这么猛这么快,所有人在家不准出门。对于当编辑的杨劲东来说工作没多大影响,在办公室也是在电脑上看稿子,在家也能在电脑上看稿子。最大的不适就是不能见朋友,不能聚会。好在现在手机发达,可以聊微信朋友圈,一天一晃就过去了。杨劲东没有打牌的爱好,平日里喝喝茶聊聊天,再就是喝杯小酒,或者是看看书。刚不准出门那几天,他觉得没什么事,买菜都是小区的物业和社区的工作人员送上楼。到了第十天左右就有些呆不住了。虽然新闻也报道怀城有近千人亲密接触者,有一百四十多人感染,重症患者五十多人,死亡了三人。他觉得他没事,不可能感染。想出门去溜达溜达,刚打开大门,小区里的广播就传来“没事千万不要出门,现在是重点防疫期间……”。
杨劲东折回沙发上打开电视,新闻全是数字:有多少人感染了,有多少重症病人了,有多少人死亡了……全国的死亡总数已超过两千。打开手机微信,也全是不听劝阻或出门上街没戴口罩者被公安管制方面的消息,还有就是教怎么洗手等预防方面的消息。
无聊至极的杨劲东给老胡打了个微信电话。老胡说,呆在家无聊啊,在玩网络游戏。杨劲东感到奇怪,网络游戏都是小孩子在玩,你退休后竟然迷上网络游戏?其实,喜欢网络游戏的人多着咧,那次杨劲东随文艺战线到大连考察学习,同行的一位小伙子一路走一路在手机上玩游戏,到了景点都不下车去看。等杨劲东他们参观回来,这小伙子又一同回来。还有一次他去北京出差,高铁上,邻座女孩在手机上玩游戏,从起点一直玩到终点,八个小时一该也没有停止过。
杨劲东说,你进步挺快的,一年多不见竟然有新爱好了,难怪总不理我了。
老胡说,退休了无聊啊,停了一会儿又漫不经心地说道,网络游戏蛮好玩哩!
杨劲东按老胡教的方法在手机上下载了一款战斗游戏,读了说明书,前后不到半个小时就玩上了。网络游戏不玩则已,一玩就上瘾。两天下来,他玩到了极致。难怪小孩子那么痴迷。老胡是杨劲东以前的同事,前两年怀城出了个土政策,凡年满五十周岁三十工龄者,领取百分之一百八十的工资,享受在职干部的待遇,提前离岗,等达到退休法定年龄再办理退休手续。老胡提前离岗后,到省城陪同父亲过日子去了。平常里就是靠玩网络游戏消磨时光。
杨劲东进步很快,每一局都还能赢点小分子。可玩着玩着就觉得没味了,觉得档次低了,要花点钱买“装备”,杨劲东按手机提示花了一百块钱买装备,一百块钱对于杨劲东来说是小事。可是游戏一局接一局,挺快的,点一下“开始”新的一局就来了。还没几分钟,一百块钱的“装备”就用完了。越战越勇,越战越想战。一上午过去,杨劲东在“装备”上花了九百块钱。
输了钱的杨劲东想克制自己不能再玩,网络游戏真的是个费钱又伤身体的东西。可呆在家里无聊啊!杨劲东在书房里转了转,便打开字画柜,又把那幅“岐黄论道图”拿出来摊在地上,心想,这幅画不是赚了九百吗?刚好补平了今天花在“装备”的咧!
如果不在网上玩游戏不就纯赚九百吗?这样想杨劲东又有些后悔,想过之后又觉得钱赚了就是拿来花的。这么天天呆在家里,不在网上玩点游戏不憋死人啊!如果允许聚会,同学朋友吃一餐饭,一瓶酒喝下去不止花这么多钱咧。杨劲东这么一想又玩起了网络游戏,一次性就出手五百元买“装备”。还好,这些装备玩了一下午。
晚上,杨劲东在网上看了一些游戏玩家的心得体会,比如枪战游戏,重点是掌握好超级跳、鬼跳这些小技巧。还有就是心态要好,实战要稳。鼠标速度调整到适合自己状态,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武器选择一定要适合自己的,最后是勤练习。
第二天,杨劲东不知不觉中,一玩又玩去了一千块钱的“装备”。杨劲东叹了一口气后自我原谅说:算是交了学费吧!
新冠肺炎防疫期间,每天如此。从早上开始,小区广播响个不停: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妻子在窗台上跟着手机播放的音乐在做健身操。杨劲东还躺在床上听新闻。突然,妻子折回房间说,小区广播说招募志愿者,我想去当志愿者。
杨劲东说,你不怕传染?
妻子说,这么多人都不传染,我的运气就这么差?
杨劲东说,小心点,我是哪也不去,响应政府号召呆在家里不出门。
妻子说,我还不清楚你,你天天在手机上“哆哆,哆哆”杀来打去的,虽然人不出门,心早跑哪国外去了!
杨劲东呵呵一笑,没有说话。
妻子说,当志愿者,还能在外面跑跑,这样天天关在家里,人都要变傻的。
妻子走后,杨劲东又开始在电脑上玩游戏,一直到晚上妻子回来杨劲东还在玩,连中饭都忘记吃了。妻子带着新鲜蔬菜和水果回来,说当志愿者可以回家,不需要隔离,只是要每天量体温就行了。
杨劲东说,你当志愿者干的就是量体温,自己量一下得了。杨劲东这才挪动了一下身体,发现坐了一天周身酸痛。
杨劲东真的是进步大学生,这天只花了三百块钱的“装备”就玩了一整天。出现了发展向好的趋势。杨劲东的信心更足了,心想我这么聪明的人哪有玩不过你们的,只是我操练不够,现在我掌握了技巧,我就会成为“勇士”的!
杨劲东一高兴就想喝杯酒,觉得自己与时俱进没有落伍,劝妻子说,微信上讲喝酒能预防新冠肺炎,你也一起喝一杯。
妻子不理他,说你觉得无聊想喝就喝吧,别瞎找理由了。妻子带回一个消息说,一位汉子到自动柜员机上取款没戴口罩被执勤人员抓了。
杨劲东觉得有些奇怪地问道,现在又不准出门,也不准串门,他取钱干吗?
妻子说,他说日常生活开支啊!
杨劲东说,现在手机有支付功能啊?
妻子说,这人不会用手机支付。
杨劲东感慨,这年头啊,不会用手机付钱,真的是悲哀。现在街上挑菜卖的老头老太都在扁担上挂一个二维码收钱,真的是适者生存啊!
一晃又过了几天,几天来杨劲东每天花费两三百块钱买“装备”玩网络游戏。连今天是几月几号也清不到,这天他又和往常一样,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信。看到单位上老周刚在微信里发搞笑视频,便给他点了个赞。老周是编辑部主任,杨劲东的直接领导,这人鬼得很,文学成就不怎么样,赚钱还蛮厉害,他帮别人写长篇报告文学,一次收人家二三十万,然后又花两三万块钱请“枪手”。前几年还在杂志社旁边开了家餐馆,没事时就喊一帮人在餐馆里打麻将、跑胡子。这两年老婆到珠海带孙崽后,他才把酒店转给别人。
杨劲东给老周发了条微信:干啥?
周回复:无聊。
杨劲东:打跑胡子!
周:不准聚会咧!
杨劲东:手机上玩。
周:好啊!
杨劲东:打好大?
周:二十块钱一层!
杨劲东:这么大,一盘输赢不是要几百?
周:几百都没得,浪费我时间。
杨劲东想了想,没敢跟周打,水平不如人家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不想陷到里面爬不起来。
百无聊赖的杨劲东又打开那张“岐黄论道图”端详一会儿。画中的岐伯与黄帝亲切交流着,因为皇帝的礼贤下士,才有了他们共同创作的《黄帝内经》。由此便想到单位一把手十天半月也见不到一次,难道比黄帝还忙?正想得入迷的时候,微信提示铃响了,是老胡的微信,给他推荐一款战略性游戏,很刺激很过瘾。
杨劲东又把这款游戏研究了一天,觉得真的是太刺激太神奇了!杨劲东想,玩玩吧,等这疫情一过就没时间了,便又买了“装备”玩起来。
这一天下来,杨劲东玩是玩得痛快,只是买“装备”花去了一千九百多元啊。难怪说战争要钱,这网上玩点打仗的游戏一天就搞去一两千,真家伙还得了?按四舍五入算,实际两千了,讲起一千多,心里感觉好接受些。商家经常玩这种数字游戏,比如一斤芹菜三块九,一斤辣椒四块九,一本书订价三十九块九,感觉只要三块多四块多三十多块,感觉便宜了好多一样。这么久来,杨劲东用在购买游戏“装备”上的钱差不多四千了,现在手机零钱里只剩下五百多块钱,再玩就没钱了。疫情这么严重,还不知工资能不能正常发放哩!
之后的几天里,杨劲东不玩游戏,花了四百块钱上了网上《网络游戏提升》课堂,这次不光对网络游戏有了一个全面了解,还找到了之前为什么花费那么多“装备”的根源。算是从战略战术得到了很大提升。他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打油诗:说游戏,道游戏/闲暇之余找乐趣/拼金币,炫特技/主要还得靠体力/说有益,也有益/适可而止益智力。
杨劲东正想玩个痛快的时候,单位通知上班。市委市政府要求“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有序复工复产”。虽然杨劲东在家与在办公室一个样,但还是要求戴着口罩也要到办公室去。到了办公室,杨劲东不好再在手机上玩游戏。
虽说正式上班了,但上班还是不正规,没有几人个来。有的人与杨劲东妻子一样还在社区执勤,有的还在隔离观察。杨劲东玩了几天网络游戏有了瘾,到了办公室还想着玩游戏的事,在办公室坐起有些心猿意马,想着扯个什么谎回家玩游戏。
正在这时,财务手里拿着一个要求捐款的文件来了,说这次新冠肺炎要求捐款,文件说本着自愿的原则,单位为了第一时间交款,昨天便给你们代捐了,每人一百元。
老周第一个反对,说捐款是自愿的原则,怎么能单位统一代捐呢?这太不合理了吧!
老王就驳斥老周说,你堂堂一个共产党员,一百块钱就不捐?老王是一位普通编辑,比老周年纪还大,无职称也无职务。
老周说,国家遇到困难,又死了这么多人,捐一百块钱不多,只是这个做法不对,既然本着自愿原则,单位怎么能代扣代捐呢?
财会骂道,老周啊,你都正科级了,你才捐一百,我一个普通职工我也捐一百,我一点意见都没有,你还到这里婆婆妈妈的。
老王拿着文件走到老周面前,把眼镜脱下来指着文件说,你以为你是谁啊,说不捐就真的不捐,你真不捐我服了你!
老周正要说什么。
老王又突然打断他的话说,不捐你不是那种人!老王最后哈哈一笑说,一百块钱不多,我们平时请个客什么的,哪只一百块钱。我觉得捐少了,应该捐五百!
老周骂道,你狗屁,你捐了多少?
老王说,你们都只捐一百,我还能超过你这领导吗?
老周说,你平时都不把我当领导,捐款你想起我是领导了。
杨劲东想,平时群众提意见就是要领导带头,如今领导真的带了头,群众还是一样的有意见。杨劲东可能是这么久来在家玩网络游戏花了钱吧,心情不好,吼了起来:捐捐捐,总没得哪个捐点给我!
杨劲东背着手在办公室里转来转去。本来疫情期间不出门呆在家里不花钱的,却在网上玩游戏花去了四千多,手机里的钱差不多都清零了。一股无名的火就从头上窜出来:捐款一定要由本人亲自捐,不能由单位代扣!
正在这时,一把手进来了。大家热烈的议论戛然而止。尽管背后谈论得有些放肆,见了一把手还是不敢说话。一把手说,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怀城也发现了两百十多人感染,其中重症六十多人,死亡五人,还有一千多亲密接触者,经过近一个月来的观察治疗,已有三十多人医治出院,有八百多人解除医疗观察。我们作为杂志社,也要发挥我们的作用,在国家发生这样重大的灾难面前,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这一期刊物要出一期“抗疫”专辑,主打的这篇文章,我们得亲自动手写。这个任务交给杨劲东去完成。我已和卫健委的联系好了,你和他们对接,这是联系人的电话。一把手说完把手中的一张纸递给杨劲东,转身出去了。
见一把手走了,大家又七嘴八舌谈论起来。老王说你刚才在这里称雄,领导来了你怎么不敢说了?
老周吹着牛说,我正准备说,他走了,如果不走,你看我说不说?
老王说,领导一进来就说抗疫这事,你还好说什么,这是国难当头啊,死了这么多人,这时还好意思提扣你一百块钱捐款吗?
杨劲东说,正是老王说的,人家这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驰援武汉,我们还好说什么,更何况去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宣传抗疫,怎么好意思提价钱呢?不好意思开口啊!
老周说,你不要以为去搞个采访就不得了啦!桥是桥,路是路,工作归工作嘛!不能把领导的权力压在善良的人们头上。帮我们代扣捐款的做法,看似合理却是在实施抢劫,你懂不懂?
老王说,不准你们出门,要你在家呆着你就受不了啦,如果有战争,天天有炮弹在你头上飞来飞去,要你天天躲在防空洞里,看你怎么过?
老周说,我肯定会自愿捐款,保证不要他们宣传发动。本来这次疫情我也会自动捐款,还打算多捐点,但他们只扣我一百块钱,我也就算了,不可能二次捐款。
杨劲东提着包正准备出门,听老周这么说,接过话茬说,我也是想还要多捐点,既然只扣这么点就算了。
老王说,你两个不要在这里吹牛,你两个愿意再捐,我就不怕辛苦,我代收,我给你们送到红十字会去!我还贴的士费。
正说到这,财会进来了。她来给大家发放口罩。听到大家还在议论捐款的事,说道,你们还在这里讲讲讲什么,你们几个人捐的还当不了一把手一个人捐款的零头,你们知道么?一把手捐了多少?五千五百五十五。是什么意思你们懂么,呜呜呜呜——哭啊!
老周说,如果我是一把手我还要捐得多些。
财会说,一把手以他的名字只捐了两百,剩下的都不写真名咧。你们知道吗?一把手的老婆下岗后在农贸市场炒瓜子卖!
听到这话,大家不再说什么。杨劲东也匆匆走了。见杨劲东走了,老周和老王埋着头收拾桌上的东西出了办公室的门。
杨劲东与众多媒体记者一起到了市第一人民医院,这里是市里的新冠肺炎救治的定点医院。他穿上了厚重的防护服和隔离服进入医院的隔离区,光穿衣就花费了半个多小时,身上就开始冒汗,头上的护目镜起雾看不清。可那些和他同样穿着防护服和隔离服的医务人员,跑来跑去,应用自如。
杨劲东看不清医务人员的模样,只能从他们的防护服上记下他们的名字,然后默默观察记录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
五十多岁的妇女叫李开菊,是一位即将出院的治愈患者,乐哈哈地和医务人员说话:我以为我出不去了,后事都交待了,没想到还能活着出去!
医护人员说,你至少还要活五十年!
李开菊说,我真想看一下你的脸,下次在路上才好和你打招呼!
医护人员说,你记着我的名字就行了,下次到医院来找我!
名字我记住了,叫郎中,就是没有看清你的脸,我还是想看一下你的脸。
……
早上八点,重症监护室准备交接班。病房外,即将进入病区的医生们,正在对患者的基础治疗信息和数据变化进行风险评估。
赵主任交待:4床调到9床,如果她没有调整准备好,先做12床的手术。12床的血压还是一直维持的。所以,我们今后还是一个是关口前移的问题,早干预。
……
心血管内科周医生还在比对和查看病人最近几天的生命体征监测数据,此刻,重症监护室里的手术准备已经开始了。他要在上午完成一台床边手术,给一名危重症患者植入人工膜肺ECMO。
ECMO相当于要给患者植入一个人工心脏和肺脏,这个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的精密仪器,必须要确保它正常运转,做到万无一失。
即将被植入ECMO的患者是一位长期患有高血压的58岁男性,发热咳嗽已经11天,被送来ICU后,立即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几天过去,情况不但没有明显改善,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ECMO的植入是要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过膜肺氧合,再通过血泵将血液循环回体内。整个植入过程要万分谨慎,这个精细的“生命外挂”平均每分钟要2000-3000的转速,保证稳定的转速就要保证足够的氧气压力,眼下,所有的病房都需要用氧,氧压不稳定的情况下,操作稍有不慎随时都可能发生致命的意外,大家紧紧地盯着指标数据的波动,不敢有丝毫松懈。
三个小时后,手术完成、管路对接、血流引出……生命通道连接成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改善。
周医生告诉杨劲东说,从前期的死亡病例身上,我们发现了在新冠肺炎呼吸衰竭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并发全身多功能脏器衰竭。像这个人是个非常严重的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我们正常人三四百,他只有六七十。所以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持续下去的话,可以预见的是他很快就会发生其他脏器的缺氧,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周医生说,平常半个小时以内就可以完成的手术,在现有三级防护的条件下,难度成倍增加。周医生还来不及喘口气,其他病房的患者又出现了紧急情况。呼吸窘迫、低氧血症、器官衰竭、心脏骤停,ICU要面对的危机充满了惊险与不确定性,在这里抢救随时都在发生。
……
杨劲东在医院的采血点遇到了新冠肺炎康复者张家华,张家华说,今天是一个极为特殊且非常有意义的日子。张家华与病魔抗争13天后获得“重生”,出院后经过隔离观察的张家华一直在想,社会为我做了这么多,何以为报?思索再三,他一口气写下了特殊的申请书:向市委、市政府申请捐献血浆。
当看着自己的血液通过采血管流向采集袋时,张家华的心情逐渐平复,希望血浆里的抗体能成为战“疫”的得力武器。张家华说,我自愿捐献血浆,200毫升不够,就捐400毫升;400毫升不够,就捐600毫升……
张家华说,在第一人民医院隔离治疗期间,医护人员不惧风险,每天为他治疗,一日三餐全部配送到房间。“饭菜合不合口味、需不需要调餐、身体有没有不舒服”的暖心话,值守的医护人员不知道问了多少遍。张家华对杨劲东说,我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里半身不遂的69岁老母亲和1岁零10个月的孩子,后来才发现担心是多余的。一家四口在隔离房间,需要的生活用品和药物都有专人帮着跑办购买。
张家华还告诉杨劲东,我不是白衣天使,不能够治病救人。但我可以选择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
……
杨劲东利用了三天时间完成了三万字的《生命至上》的纪实文学作品。再修改两次,文字上再进行打磨,对得住刊发头条的位置。这一期杂志离进厂还有十来天。
杨劲东写完稿没什么事干,又想起玩网络游戏。正在这时,看到政协微信群里在发动捐款。杨劲东差点忘记自己是政协委员了。平常视察什么的没有喊他参加,每年就年终开几天会,第一年,他提了个“提高全民文艺素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提案。这提案转来转去,转到市文联的脑壳上来,要求市文联答复。市文联是杂志社的主管单位,文联主席看是杨劲东提的提案,把杨劲东喊去说,你这提案要文联怎么落实,你给个答复吧!满不满意你自己说了算。后来,杨劲东再也不敢提这方面的提案,生怕又转到自己头上来。
政协委员里有许多都是做生意的,说白了都是老板,都是有钱人。政协每次搞活动要赞助或者是要捐款都是这些老板们出钱。杨劲东找过在怀城开玻璃厂的贾老板,贾老板也是政协委员,贾老板赞助他们杂志社十万元,难能可贵的是贾老板不需要杂志社帮做什么,杨劲东主动说帮玻璃厂打个广告,贾老板说不要。第二年冬天召开政协全会时,杨劲东见到贾老板还有些不好意思,没想到贾老板却主动说起,要杨劲东开发票来,继续赞助十万元,今年是第五年赞助了。还有一家是旅游公司的陈总,每年赞助五万,也和玻璃厂一样,不需要杂志社做任何事情,搞得杨劲东不好意思。
看到群里发捐款通知,杨劲东不好意思。想着这些大老板,人家拔根寒毛都要比自己的腿粗,在他们面前真不好意思提钱。杨劲东也想,在老板们面前也不能太寒酸。可是左等右等也没见人行动。
杨劲东打电话给玻璃厂的贾老板问,政协发动捐款怎么没见动静。贾老板说,前一段,我看电视新闻,这个新冠肺炎真可怕,差不多每天都要死到一百多人,我都看不下去了,死两千人的时候我就主动捐了二十万,没想到还在死人,可我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人物,我还有一帮子人要吃饭,还有税收什么的,现在停产不晓得要到好久才能复工,政协这里还发动捐款我懒得再搞了。
听到这话,杨劲东感到惭愧,自己才捐一百块,好意思对外说吗?贾老板突然又说道,我左右不是人,如果我再在政协捐个几千万把款,不知情的人还会在背后指指点点,说我大老板,只捐那么一点,政协这里我干脆不捐算了。
杨劲东这时发现,政协联络微信群里搞起了捐款接龙,起底是市政协机关负责联络的,捐款四百元,接着是一个学校的校长捐了一千,第三个是大学的一位老师捐了八百,还有几位是农村委员基本上是一个人捐二百元。
杨劲东回到家,妻子说他们单位在发动捐款,她准备捐两千块钱,说国家不容易啊,这么多人被困在家里停工停产,损失惨重。妻子问,你们单位发动捐款了吗?
杨劲东不好意思说捐了一百,含糊说还没有,但政协在发动委员捐款。
妻子又问,你打算捐多少?
杨劲东说,我打算死一个人捐一块钱,到目前应该超过两千五了,但愿不要再死人了,再死人我没钱捐了。
妻子说,你这个算法也挺有意思的,我也按你的这个标准捐吧,捐个三千块钱。国家采取了这么强的措施,我估计死亡人数不可能超三千,我就捐三千。
杨劲东手机里没有钱啊,现在疫情都停工停产,不晓得下个月的工资能不能按时发放,如果没工资发,还得借钱过日子哩!可这捐款……
杨劲东经过深入医院隔离病房一周的采访,对这次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特别是那些医务人员,他们真的是置生死于不顾,杨劲东是打心底里佩服和尊重。有一个镜头一直深深地刻在杨劲东的脑海里:
医务人员在认真听诊一位患者的呼吸音,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形态及呼吸机波形,判断患者气道内是否有痰液潴留,为患者吸痰。正在这时,过来一位叫源源的护师,用命令的口气说:你们都离开,我来处理!
事后杨劲东采访源源。源源说,这是与病毒“零距离”较量,是非常危险的,我是个老护士了,比他们熟悉。源源还说,还有一项就是建立人工气道后留取痰标本需要断开呼吸机管道,此时会有大量的气溶胶从气道喷出,感染的风险极大……
杨劲东对妻子说,和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比起来,捐点款真的不算什么。我们不是呆在家里一个月不做事吗?不做事就不应该领导工资,我就捐这一个月的工资吧!
天无绝人之路啊,杨劲东想到“岐黄论道图”,上次不是有一位朋友出了三千五百块了吗?给他发微信:卖!
没有回话啊!是不是没有看到?杨劲东又去了一个信息:因要钱急用,出售“岐黄论道图”。
第二天,杨劲东一早起来才发现买画的朋友回话了,是昨天半夜回复的:三千元。
杨劲东又将一幅《对梅饮酒图》的古画拍了照发过去说,加上这一幅,一共六千怎么样?
对方回复:五千五。
杨劲东一咬牙回了两个字:成交!
杨劲东拿着红十字会开给他的捐款收据对妻子说,这字也写得太难看了。
妻子说,可能是一个人写的吧,我那捐款收据上叁字写得像参字。
杨劲东说,现在都用电脑了,没有几个年轻人的字写得好。
妻子拿过杨劲东的收据看了看,在他背上猛拍了一巴掌说,你捐了五千五百五十啊,怎么不早说呢?
杨劲东眨了眨眼睛说,我是怕他把叁字写成参,临时决定的。
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来源:红网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