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杨家山汉墓出土的“刘骄”印章,这枚印章一度长期引发汉长沙王陵墓疑云。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任波
近日,长沙博物馆特展一厅正在举行的“发·现——长沙考古七十年成果巡礼”特展正在火热进行,展品引起广大文物爱好者的兴趣。一位观众最近发现了一枚声名显赫的在杨家山出土的“刘骄”印章,这枚印章一度长期引发汉长沙王陵墓疑云。为此,我们特请来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汉王陵有研究的郑广先生,谈一谈刘骄印与汉长沙王陵到底有何关系。
郑广指着展柜中的“刘骄印”说,这枚印出土于1951年杨家山汉墓之中,印为银质,方形龟钮。“刘”字阳文,“骄”字阴文,与该印同时出土的还有漆器“杨主家盘”,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在1951年10月11日晚来到长沙,据其日记记载,第二天上午夏鼐就参观了湖南省文管会所藏古物,“其中如长沙王后墓出土之物,漆盒、铜镜、带柄的矛、铜剑等,颇多精品”。 10月14日日记说:“晨间蔡季襄君来,偕往小吴门及浏阳门外调查……先至陈家大山,下山到容园,经五里牌至马王堆,又赴徐家湾、杨家山,参观已掘开之长沙王后墓,墓中现仅有清水一泓而已,墓道口堆土中尚有漆片及泥钱。”郑广说夏鼐日记中所记的“长沙王后墓”,就是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长沙发掘报告》中记述的“在这墓(即刘骄墓)西南方约20米的附近,有长沙王后的墓,墓中所出漆盘有‘杨主家盘’及‘今长沙王后家盘’ 字样。刘骄墓所出漆盘残片上亦书有‘杨主家盘’,书体与长沙王后墓一样,刘骄与长沙王后当属同一家属,观墓的规模如此庞大,墓主人系王族亦属可能”。
当年杨家山汉墓清理后,所有文物均已收藏入库。现在长沙博物馆在“发·现——长沙考古七十年成果巡礼”特展中,能够展出当年杨家山清理发掘的刘骄墓中出土的“刘骄印”,实属难得。长沙热爱考古的朋友观看此印,能够想像当年杨家山汉墓考古发掘时的火热情形。
杨家山附近的刘骄墓及疑似“长沙王后墓”的发掘清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引发不少文物工作者及爱好者推测汉长沙王陵可能位于长沙河东地区。1972年马王堆汉墓发掘轰动世界,杨家山“刘骄墓”与马王堆相距不远,这一带由此再度成为长沙考古热土。1975年,由湖南省博物馆在长沙杨家山发掘了一座被盗的汉墓,据称该墓曾盗掘出土过“杨主家盘今长沙王后家盘”的漆盘等,其时陡壁山吴姓汉长沙王陵成功发掘,人们更坚信吴姓汉长沙王陵在河西,刘姓汉长沙王陵应在湘江河东杨家山了。2006年,随着长沙湘江河西月亮岛附近发现风篷岭刘姓汉长沙王陵,对长沙汉王陵的考古勘探工作全面展开,由此确定,从南面岳麓区天马山直至北面星城镇以南沿线的丘陵,分布着汉代吴姓长沙王陵和汉代刘姓长沙王陵,无论吴姓还是刘姓的汉长沙王陵均分布于湘江河西。这场由刘骄墓及刘骄印所引发的汉长沙王陵墓疑云最终彻底消散。
郑广表示,刘骄墓及其龟钮印的出土,代表了上世纪长沙考古界对汉代长沙王陵第一阶段的认识,为当前汉长沙王陵的发掘、研究及目前的保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任波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