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龙关。作者供图
辰龙关:岁月深处的传奇与芳华
文/刘军麒
应湘西友人之邀,探访湖湘大地神秘古老胜景辰龙关,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历史的厚重,每一缕清风都裹挟着自然的温柔与泥土的芬芳。作为湖湘文化与独特地理格局相互交融的重要枢纽,它凭借险峻的山川形胜和特殊的区位优势,默默承载着千年的风云沧桑。从往昔的岁月变迁到如今的改革开放,这里已蜕变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既见证了时光的更迭流转,更以独特的风姿彰显着新时代的活力,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重要坐标。
“北有山海关,南有辰龙关”,这句俚语将辰龙关在历史长河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彰显得淋漓尽致。它雄踞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官庄镇境内,扼守常德与怀化的交界要冲,是湘黔大驿道从洞庭湖平原踏入湘西山区的首道雄关,更是中原连通大西南的咽喉要道,素有“上扼滇黔,下控荆湘,为京都至西南之锁钥”的美誉与“天下辰龙第一关”的霸气。
追溯辰龙关的往昔,仿若一部被岁月尘封的厚重史册。自宋代陆驿兴起,湘黔大驿道逐步成型,辰龙关便在这条交通主动脉上崭露头角。此后悠悠岁月里,无数马帮如灵动的音符,沿着这条古道奏响商贸交流的乐章。悠悠驼铃,驮负着货物与梦想,从辰龙关出发,迈向远方。辰龙关也顺势成为内地连接西北、西南边疆茶马交易的关键通道,与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并肩,共同见证着华夏大地的统一进程,成为民族团结的不朽象征。
这里,更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诸多波澜壮阔的战争传奇在此轮番上演。清康熙年间,吴三桂叛乱余烬未灭,其孙率残部负隅辰龙关。彼时的辰龙关,“关外万峰插天,峭壁数里,谷经盘曲,仅容一骑”,险要地势宛如一道天堑。吴军凭此天险与清军对峙数年,一时间,辰龙关阴云密布,剑拔弩张。最终,清军在当地乡民的引领下,抄小道迂回越过辰龙关,一举突破吴军防线。经此一役,辰龙关威名远扬,被康熙皇帝敕封为“天下辰龙第一关”。往昔的烽火硝烟虽已消散在历史的风中,但关隘的残垣断壁,依旧静静伫立,默默诉说着那段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壮烈过往 。
踏入辰龙关,仿若踏入了一处现实版的世外桃源。清新的空气透着草木的芬芳,瞬间沁人心肺。抬眼四望,满目皆是青山绿水,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6%,繁茂的植被像是大自然精心铺设的绿色绒毯,四季常青,充满生机,仿佛一片浩瀚无垠的绿色海洋。
由于地处湘西,长久以来,这里一直是少数民族散居之地。岁月悠悠,如今仍有不少少数民族在此安居乐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别样的魅力。一条蜿蜒的河流穿境而过,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岸边的青山绿树,仿佛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灵动而美妙。因交通和生活所需,沿着河流,人们依照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特色,新建了数座风雨廊桥。这些廊桥不仅是实用的交通设施,方便了村民和游客的日常出行,更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辰龙关独特的文化符号。
每座廊桥都有着独特的名字和背后的故事,桥上雕梁画栋,精美的图案和花纹细腻地诉说着少数民族的古老传说和悠久历史。闲暇时分,村民们会在廊桥上休憩、聊天,分享着生活的点滴;游客们也会被廊桥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纷纷驻足拍照留念,想要将这份美好永远留存。
辰龙关还蕴藏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明朝时,大量碣滩茶被移植到辰龙关内的界亭驿,此后,界亭驿茶日趋兴盛,声名远扬。如今,十里茶廊从辰龙关口起始,如一条翠绿的丝带,绵延十里直至界亭驿村。一垄垄茶树整齐排列,像是大地谱写的绿色诗篇,在山间起伏延展。茶农们穿梭在茶园中,手法娴熟地采摘着鲜嫩的茶芽,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质朴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亲切。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深度参与采茶、制茶的全过程,亲身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从采摘鲜叶,到杀青、揉捻、干燥,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茶农们世代传承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当一杯热气腾腾的碣滩茶端在手中,那清新的茶香扑鼻而来,轻抿一口,鲜爽的口感在味蕾间散开,让人瞬间陶醉其中,仿佛所有的疲惫都被这一杯香茗一扫而空。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辰龙关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落户于此,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培训基地规模宏大,达到6000亩,内部设施完备先进。宽敞明亮的客房,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提供了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设施先进的会场,配备了一流的教学设备,能够满足各种培训、会议的需求,为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干净整洁的餐厅,提供着丰富多样、美味可口的饭菜,食材大多取自当地,绿色健康,充满了浓郁的乡土风味;还有各类休闲设施一应俱全,让学员们在学习之余能够放松身心,尽情享受惬意时光。
自培训基地成立以来,已经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党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在这里,学员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先进的农业技术、科学的管理经验,还能亲身感受辰龙关的历史文化和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他们将所学知识带回自己的家乡,成为推动当地发展的重要力量,如同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辰龙关,也因为培训基地的存在,与全国各地紧密相连,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学习、交流、参观。
除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蓬勃发展的培训事业,辰龙关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陶醉。丹霞地貌鬼斧神工,色彩斑斓,气势磅礴,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绚丽的色彩勾勒出的壮丽画卷,每一处纹理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蜂子洞林木繁多,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马褂树在这里茁壮成长,它们像是山林的守护者,见证着时光的流转,这里宛如一个天然的植物宝库,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气息,吸引着无数植物爱好者前来探寻;怡溪漂流则为游客带来了别样的刺激与欢乐,在湍急的水流中顺流而下,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与速度,尽情释放内心的激情,让欢声笑语在山水之间回荡。
夜晚的辰龙关又是另一番迷人景象。民宿里,温暖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在石板路上,宛如点点繁星,照亮了人们心中的温暖角落。坐在院子里,仰望星空,浩瀚的银河闪烁着神秘的光芒,耳边听着虫鸣蛙叫,感受着微风拂面,一天的疲惫都在这一刻悄然消散。远处,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村民们和游客们一起跳着欢快的舞蹈,他们的笑容在灯光下格外灿烂,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庄,展现出一派幸福祥和的生活景象,这是辰龙关最动人的烟火气,也是乡村生活最美好的模样。
辰龙关,它是历史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荣耀与沧桑;它是自然的馈赠,拥有着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它是乡村振兴的典范,展现着新时代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让人们在这里领略到历史的厚重、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美好。从千年的历史深处走来,辰龙关带着往昔的荣耀,承载着今日的希望,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绽放着属于自己的芳华,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稳步前行。
刘军麒,安化县人,生于上世纪50年代。1974年参加工作,先于安化执教三十余载,后投身省城长沙新闻媒体行业。从业近五十载,笔耕不辍,30余篇论文获国家、省市奖项,摄影作品与新闻报道也屡获嘉奖。
来源:红网
作者:刘军麒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